近日中国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这项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的减负规定,出人意料地在社会上引发广泛争议和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理应向欧美学习,将加强素质培养而非强化考试能力放在首位,避免继续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反对者则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在原先薄弱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和基础教育的扎实、牢靠有很大关系,在崛起的基础尚不稳固、高等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的前提下,奢谈“素质教育”和减负,结果只能让原先大体公平的基础知识普及变成又一个“有钱人的游戏”。
尽管对是否应“减负”、应如何“减负”意见不一,但大多数中国人仍然承认,中国基础教育存在死记硬背、学习负担过重和培养“分数机器”等问题,并认为应该向欧美国家的基础教育学习,推行“快乐学习”、“轻松教学”和基础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理念。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近年来在欧美,却出现了反思自身基础教育薄弱环节,主张向东方基础教育模式学习的声音。美国媒体近几年来多次刊出文章,反思美国基础教育的不足之处。某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国际竞争力削弱、就业岗位外流,不应仅仅归咎于国外实行贸易壁垒或汇率,而应看到美国过于轻松随意的基础教育,让初出茅庐的年轻就业者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劳动力素质存在缺陷。
尽管美国媒体上曾有人撰文指出,分数不代表一切,“中国出不了比尔·盖茨”,且“他们不也把学生送到哈佛来吗”,但反驳者立即回应称,这恰说明了美国的基础教育存在问题,而高等教育一直就是美国的强项——事实上在美国的大学和学位教育领域,名列前茅的也常常是亚洲背景的学生。
一些评论家指出,美国基础教育启发思考,强调个性和尊重孩子自由,这都是对的、合理的,但缺乏系统的“硬知识”灌输,而一味培养所谓“表达能力”、“领袖才能”,其结果就是“培养出许多能说会道、善于包装,但头脑空空的年轻人”。还有人指出,美国至今仍拥有最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科技商业转化的完善机制,且这套机制适于人才发挥,并进而吸收全球优秀人才为己所用,才是确保美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这不能掩盖美国基础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美国以外的国家,在这方面的危机意识更强。
加拿大自本世纪初起,“基础教育取向”就成为争论焦点,民调专家布莱克和著名媒体人格莱斯庞曾多次撰文指出,基础教育应具有“更高标准、更严明纪律、更强责任心”,而加拿大多家媒体近年来均撰文指出,加拿大公立中小学教育拨款不足,许多学校因生源不足或拨款不到位而不得不关停并转,公立小学中“复式班”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基础“硬知识”教育量少、不成体系、缺乏考核等约束机制,且小学低年级不分学科,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还有学生家长在加拿大电台“基础教育是否足够”的讨论中指出,加拿大公立中小学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在变相减少教育内容和质量,这些家长称,学校一方面说要加强学生素质,另一方面却没有像样的素质教育条件,比如体育,大多数小学的体育课不过是做做最简单的徒手体操,稍稍复杂一些的运动,比如球类,就要学生家长自费上“兴趣班”,音乐也是如此,如果不“开小灶”,学生学到六年级连简谱都不认识,“哪一次学校文艺汇演的小明星,不是‘开小灶’的杰作”。一位评论家更借加拿大“奥数”获奖的某华裔学生是在任课老师特意为他停课补习的前提下脱颖而出的例子,指出“加拿大基础教育也要靠‘小灶’才能培养出专才,只不过‘小灶’有时不是家长在开而已”。某杂志几年前曾指摘加拿大本国亚裔学生成绩突出,是因为“疏于课外活动”、“家长热衷于校外补习”所致,但即刻引来许多反驳,多伦多大学校长和约克大学教授先后为亚裔教育模式辩护。
许多加拿大人指出,公立学校基础教学投入不足、教学内容少且不成体系,导致基础教育不平等:有钱人或花大钱让子女上私校,或不惜重金请人辅导,而普通孩子只能在“吃不饱”的公立学校里混日子,近年来加拿大许多省市有意弥补,开办了一些公立学校性质的所谓“尖子班”,但数量少、门槛高,很难满足需要。
欧洲的情况也是如此。有批评者指出“法国是欧洲学校教育最不平等的国家”,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知识点零散不成体系,而大学又实行宽进严出,导致尽管貌似人人都有机会上大学,但每年大约都有8万大学生不得不在没有获得任何文凭的情况下离校,其中大多数是穷人家的孩子,这表明仅凭基础教育,学生很难在高校的严酷竞争环境下立足,一些名校中八成学生是上层家庭子弟,根子其实出在基础教育上。德国近年来在经合组织国际中学生测试计划中屡屡落败,也引发国内对中小学教育的关注,不少人指出,片面强调“快乐学习”导致学生不思进取,“10岁定终身”的不合理制度又让不论成绩好或不好的学生过了10岁就再无学习动力,公立中小学通常每天只上半天课,全年课时不到700个,这样的“素质教育”导致许多中学毕业生不能熟练掌握四则运算,15岁的中学生无法理解简单课文的比例高达20%。
其实说到底,“基础教育模式”只有最合适的,没有最好的或最不好的,各国都在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特点,去调整基础教育模式,要点是发扬长处、补足短板,而大忌则是邯郸学步、自废武功。(作者系旅加媒体人)
(原标题:关于中外基础教育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