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治理大气污染,提速还须“提神”

2013年09月24日11:50  海外网

  当城市的蓝天数字像“黄鼠狼看鸡”一样日渐稀少的时候,“史上最严”的环保政策,也许可以适度安抚民众的焦虑。日前,环保部、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在提出一系列防治硬措施外,明确表示,在重污染天气情况下,重污染企业限产停产、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中小学校停课。

  毋庸讳言的是,近年来,伴随着GDP的急速飙涨,中国生态环境确实承载了过重的压力。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空气污染形势严峻,加快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目前全国113个重点监测PM2.5的城市,有80%城市不达标,譬如北京,空气质量改善至少要提速2-3倍才可以完成规定的目标。

  从9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新鲜出炉,短短不过一周左右的时间。这足以说明顶层设计对大气治污问题的姿态与取向,而媒体也普遍将之解读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全面提速”。

  只是,治理大气污染,提速还不够,关键还须“提神”。

  眼下的大气污染,涉及能源结构、产业、交通、建筑、农业及社会生活等六方面。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又或者各人自扫门前雪,再好的制度安排也终究是纸上谈兵。“提神”的制度,应当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严于问责。譬如根据实施细则,“国务院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目标有了,谁来监督、谁来问责、如何厘清权责利之间的关系,这都是亟待回应的核心问题。

  根据大气治理“国十条”,国家每月公布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和最好的10个城市的名单。各省(区、市)要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汪键表示,之所以要进行空气质量排名,目的是为了监督地方政府,“老排在最后一个,那市长你自己看着办。”但也正如不少论者所言,要是“市长”不怕丢脸,基于官德之上的道德自觉能倒逼出称职的职能作为吗?

  二是管好钱事。治污既关系到投入,也关联到污染产业的产出。这里应该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地方政府要舍得为干净的空气让“钱”。譬如根据大气治理“国十条”,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那么,地方财政会不会继续“恋战”?

  其次是防控大气污染不能总想着收钱。在不少城市,机动车对环境空气中PM2.5的贡献率达到15-20%,而在中心城区,机动车已成为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于是,“拥堵费”、“排污费”等收费创意不绝于耳。这是顺势而为还是趁火打劫?

  最后是公共财政投入,2012年中国财税双双破十万亿,在此背景下,中央财政当对大气治污有所作为,如果继续“只点菜、不埋单”,再好的制度设计,恐怕也会效果寥寥。

  1987年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最近一次修改是2000年,迄今已有13年之久;而按照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要分别下降25%、20%、15%以上。目标艰巨,任重道远。真要治理好大气污染,从立法到执行,环环扣扣都是不得不直面的问题。细则出台之后,关键还得看怎么去真抓实干。

  (邓海建,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甘肃张家川深夜宣布公安局长停职
  • 体育麦蒂:暂无意战CBA 热火签雄鹿新帅之子
  • 娱乐李亚鹏离婚后首亮相央视 称永远相信爱情
  • 财经油品升级消费者担7成成本 每月多花30元
  • 科技黑莓公司找到买家:总价47亿美元
  • 博客台风天兔吹倒大树(图) 民居受损严重(图)
  • 读书新仇旧恨:朱元璋为何放弃进攻日本
  • 教育院士旧照走红被封学霸版吴彦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