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鹏:用市场的力量建生态城市

2013年09月26日07:25  环球时报

  易 鹏

  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先污染后治理似乎是我们难以跳过的坎。谁都希望用最低的成本发展经济,但无论中国还是世界的现代化,都付出了昂贵的环境成本。人们都有积极建设生态城市的意愿,但如何建设依然需要进一步思考。

  生态城市必须要可复制、可推广,因此更需要市场来推动,而不是政府主导。自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后,不少城市提出“生态城市”的理念,但很多都属于生态城市泡沫。有些地方政府为政绩打造样板,建设的“生态城市”往往是形象工程,没有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现在国家鼓励简政放权,就是希望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城镇化和生态城市建设,而政府要扮演的是引导的角色。

  第一个引导,政府要大力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等财税改革,从制度层面支持生态城市建设。要降低环境成本,就要调整产业结构,这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要治理亟待解决的雾霾等污染现象,也需要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工业的比重。而营改增的财税改革将降低企业税负,尤其是惠及第三产业,有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大幅降低能源消耗。

  第二个引导,是平衡地区发展,对落后地区的生态发展进行合理补偿。中国生态条件最好的地方往往是最穷的地方,不少人连温饱都不能解决,这种情况下谈生态显然没有谈发展重要,而一旦发展就会破坏生态。经济发达的城市当然可以谈生态,但对于温饱没有解决的地区,显然不现实。南水北调工程从汉江流域引水,这时北京、天津等用水城市就应有效补偿汉江地区,否则他们拿什么发展?享受其他地区的自然和生态资源就要有相应的付出,否则谁也不会重视生态。

  同时,还应考虑大城市的人口集聚,在城市布局时要和人口同步。事实上,当人口大量聚集在大城市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态发展。我在调研中曾了解到,一户人家生活在山区里对生态的破坏非常惊人,因为他们要砍柴生火,采集山货。这时他们进入大城市生活反而是一种生态行为。从这点来看,城市承载更多人口将让整个国家更加生态。另外,未来的城镇化中会有很多农民进入城市,有些可能会在楼里养鸡、养鸭,怎样融合这些农民,如何接纳更多低收入人群进入城市,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建设生态城市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二是技术。在节能低碳和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必须要有一些原创技术的贡献,也要借鉴欧洲国家的技术和经验。但最关键的仍是要有一个宽松的土壤和氛围,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多作用。▲(作者是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整理自作者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博览会上的发言)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沈阳刺死城管小贩夏俊峰今天被执行死刑
  • 体育亚冠-孔卡传射穆里奇两球恒大4-1 视频
  • 娱乐李某某案26日宣判 专家预测刑期8年左右
  • 财经达能医疗子公司被曝行贿百位北京医生
  • 科技iPhone 5s/5c成本均不到200美元
  • 博客中国周刊:小贩夏俊峰之妻(图)
  • 读书延安整风:周恩来被批成党内最危险的人
  • 教育院士旧照走红被封学霸版吴彦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