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在国庆节期间播出关于爱国的系列街访,很多人被问及“爱国让你想起了什么”,“什么样的行为让你觉得是不爱国”等,回答五花八门。这些采访提升了公众对爱国主义的关注,也带来了知识分子层面新的思考和争论。
中华文明是人类穿越几千年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埃及人为古埃及文化骄傲,印度人为古印度文化骄傲,但他们都与历史上的那段辉煌文明没多少关系。只有在中国,今天稍微受过教育的中学生就能读懂两千多年前祖先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中国分分合合,但文明一脉相承。
没有爱国主义的护佑,中国不可能历经沧桑而幸存。反过来说,中国独一无二的历史对爱国主义做了特殊锤炼。从屈原开始,直到今天街市上的一名普通百姓,他们的“国”无论疆界和性质都有很大差距,但把他们连在一起的除了前者美丽的诗文,就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在全球民族国家里普遍流行,它们当中,中国显然有颂扬这种情感更充分的理由。在人类“国家博物馆”里,大多数都是“新造的”,中国是唯一的“原件”。世界上,往往越是新生的国家,爱国主义的政治元素越多。而中国这样数千年历史的庞大文明古国,爱国主义的文化元素更浓烈,中国的爱国主义根本用不着费尽政治心机去点燃。
倒是中国舆论场上近年出现的“反爱国主义”完全是政治性的。一些人不断强调“爱国不等于爱政府”,造出一个伪命题做靶子,因为从未有人说过“爱国就是爱政府”。中国政府和国家的关系同世界其他崇尚爱国主义的国家是一样的。还有人挑出国家的种种毛病,以此来论证“不爱国”的正当性。
中国在大多数时间里并不完美,但爱国主义同国家的完美度并非是绝对正相关关系。爱国主义在历史上多次崛起于国家的危难时刻,按照一些网上活跃人士的逻辑,汪精卫在上世纪30年代接受“更先进”日本的统治,要比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更加爱国”。
爱国主义在互联网上受到冲击,是中国舆论混乱突破价值底线的清晰写照。中华文明最悠久的价值信念之一受到挑战,这种挑战像是政治无厘头,颇有网上虚拟空间的技巧,本来很容易被唾弃,却反而赢得网上舆论的部分喝彩。
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向爱国主义开刀都不应该,这背后一定有与中国长远利益相抵触的某种小集团利益,中国社会决不应鼓励这种小集团的自私和不顾一切。如果爱国主义都能踩,大概没有什么精神的东西还能在这个国家作为共识受到坚持,中国终将成为充满诡辩和斗争的一盘散沙。
中国摆脱了近代史上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但中国又来到民族复兴接近成功的另一较劲阶段。不得不说,我们的周围充满别国的爱国主义,它们在相当程度上融入了国家政治意识,非常坚决。这种时候中国如果失去爱国主义,就犹如在精神上被“解除武装”。
中国要避免极端民族主义,但爱国主义是中国国家健康的基础性指标。说得重一点,攻击爱国主义有点像是向中华文明下毒,对它进行放射性照射,贻害无穷。
爱国主义本是不需要反复探讨的,中华文明已经框定了它的大致精神含义。它是情怀和经验,与人们是总体的利益正向关系,但它不是一一对应、锱铢必较的条形码。中国社会应当反对向爱国主义做庸俗化的讨价还价。
但爱国主义不得不拿出来公开讨论,我们这代人或许应当为此感到惭愧。那些最初挑起这些争议的人,尤其应当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