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里问的不是几米的漫画,而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改革考题。这道题目,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将会给出明确答案。尽管如此,越是临近答案的揭晓,越会引发种种猜想。“383方案”就是这样走红的。
“383方案”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刊发,属众多智库的改革建议之一。由于方案主要起草者的特定背景,市场突然以改革“路线图”之名轮番解读。细细读之,“383方案”并没有超出民众的理性预期,也没有突破渐进改革的稳定底线,更谈不上某些媒体所称的“尺度很大”。
比如,行政审批制度、反腐倡廉制度、依法行政、财政与金融体系的建议措施,明眼人都会看出来,仍在延续十八大报告以及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的思路。新自由主义者最关切两件事:一是土地制度,具体的“小产权房”、土地征收当然要想办法解决,但是事关国本的公有制绝不会变;二是国有垄断行业的改革,破除垄断之弊是全民所盼,包括重组电信业、探索铁路运营模式、成品油定价机制等,但是事关“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经济制度压根儿不会触动。
尽管只是一份建议,“383方案”的各种细节还是透露出改革者的坚定立场——“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这样的改革才能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相反,如果不顾现实国情与民众福祉,盲目冲向别人使劲吆喝的方向,稍稍不慎,改革列车就会跌下万丈悬崖,民族复兴的梦想也将摔得粉碎。
那些对中国改革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恐怕会深感失望。改革行至今日,总还有人见不得“中国模式”的日益成熟,总还试图煽动“我们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革命化讨论。这种诱导,不仅是无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给出的解药也与当年俄罗斯吞下的“休克疗法”差不多。
然而现实是,中国政治已愈发成熟,中国民众已愈发冷静。习近平主席在APEC峰会谈及改革时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是我们的全民共识。
实践是改革最好的教科书。“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不能向左转,那边是条回头路,这已为三十余年之经验所证实。改革也决不能打右灯,那条路上前苏联、东欧的殷鉴未远。市场经济必须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不搞全面私有化、三权分立、民主宪政。归结起来,日渐清晰的三中全会改革路线图,无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车子总要往前开,方向盘却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你往何处去?”波兰文豪显克维支曾经发问。“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非之争上,中国顶层设计者的回答从未含糊。
(任海平,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