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青春需要更多的激励和沟通

2014年01月15日07:23  环球时报

  张颐武

  我的新书《年轻时——张颐武解说人生警语》出版,这书主要选自我的微博。这些文字多数以“年轻时”开头,以“古语说”引一句古语结束。这些微博受到不少年轻朋友的欢迎。于是,“年轻时”和“古语说”就成了我微博的一个标志。这些解说人生警语的微博受到欢迎,可以看出,年轻人需要更多的激励和沟通。

  80后、90后年轻人的生活远比我们当年的起点高,基本生活条件要好得多。他们也显示出了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基本素养。今天的年轻人会外语的、会弹钢琴的远比当年多。当年我们很多人面临基本生存匮乏的困扰,今天更多的是衣食得以保障之后幸福感的低迷和成长发展面临瓶颈的焦虑。虽然环境不同,但年轻人的困扰和苦恼一点不比当年少。

  今天的年轻人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是在学校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一代,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时期的一代人。他们在现实中远非成熟,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扰,但互联网的发展让他们拥有与现实地位并不匹配的巨大影响力。他们成长于一个消费社会的环境中,诱惑和追求快感的吸引从未像今天这样对年轻人有影响力,一夜成名的示范和迅速积累财富的欲望被放得很大。于是,他们对于自己的期许极高,但完成这些期许的能力和可能的路径却并不明确。这就会造成众多困扰。其实这些困扰是人类从古到今都存在的,但也会由于时代的变化显示出一些新特点。

  他们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当今的不少年轻人都有某种挫折感,生活和他们的期望往往并不一致,初入社会的期望和现实的坚硬之间落差依然很大。其次,他们往往有和长辈、同事和朋友沟通不良的问题,待人接物的一些规矩和礼节不够熟悉,自我表达能力也存在缺陷。对于社会和周围的环境缺少明智的体察,公共感觉比较差。而独生子女往往会有过度自我或过度情绪化的毛病。第三,由于家庭和社会对年轻人的期望很高,关爱很多,常常让年轻人缺少承受力和面对现实的能力,不愿承认自己的局限或缺点,也害怕面对失败和问题,常常用逃避来应对。第四,互联网的兴起和“游戏文化”的流行和消费性的“用过即扔”文化流行,不少年轻人耐力不足,不能专注做好一件事,难以持之以恒,难以树立恒心和雄心。

  这些问题需要年轻人与过来人的坦诚沟通和对话,从而适应社会、改变自身、学会面对。不少年轻人的抱怨、牢骚和不满也是对于坦诚沟通和相互了解的渴望。他们的敏锐、直率和创造性与想象力都值得学习。他们也需要我们的人生经验、处世方法和生活。▲(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编辑:SN090)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中青报:张艺谋被罚无关“父亲的尊严”
  • 人民日报:正视改革路上的“12306现象”
  • 东方早报:倾听宋彬彬道歉,维护改革共识
  • 重庆晨报:剩男剩女跟学制长短有啥关系?
  • 北京晚报:不要把人“批倒批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