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力:西方再工业化没那么容易

2014年10月21日07:31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何自力

  西方发达经济体政府在金融危机后运用宽松经济政策救助和刺激经济的同时,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图恢复制造业优势,实现经济复苏。然而,6年过去了,发达经济体既没有恢复制造业优势,也没有实现经济复苏目标。

  制造业本是西方发达经济体起家的本钱。但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与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浪潮相伴,西方发达经济体迅速滑入去工业化轨道。目前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仅为10%左右。

  制造业优势丧失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民众收入增长停滞甚至下降,通货紧缩成为常态,出口能力日益衰竭,政府掉入债务陷阱不能自拔,乃至引发金融危机。西方国家制造业优势丧失不是偶然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实行的经济制度是由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构成的,正是这一制度造成了制造业优势的丧失。

  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政府一方面积极采取经济刺激政策推动经济复苏,另一方面采取“再工业化”战略和措施试图恢复制造业的优势,为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力,主要措施有:将恢复制造业优势的“再工业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如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新材料、智能技术、3D打印等;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制造企业回归本土;吸引具有制造业优势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制造企业到发达经济体进行投资;等等。

  但是,由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制度基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再工业化”进程举步维艰:发达经济体着重发展的战略性先进制造业大都以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为支撑,具有很高的技术密集度,很难增加就业机会。本土市场狭小,运营成本高,利润微薄,难以支撑大规模投资,严重制约“再工业化”的推进。海外回迁企业缺乏本土熟练工人和产业供应链的有力支撑,难以有效运转。为缓解政府背负巨额债务而实施的增税政策阻碍海外企业回迁。新兴经济体受发达经济体拖累,经济增速转缓,可用于发达经济体的投资极为有限。

  发达经济体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和“再工业化”战略已过去6年,由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虽然得到控制,但是,经济增速低迷,通货紧缩严重,失业率高企,经济停滞局面依然故我,个别国家如美国的失业率虽有所降低,经济貌似复苏,但是反映经济复苏的核心指标投资和消费的表现依然乏善可陈。这表明,“再工业化”战略并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制造业优势丧失容易恢复难。

  西方发达经济体丧失制造业优势的教训是深刻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实现经济繁荣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制度和道路选择对制造业优势的获得和丧失具有决定意义。制造业优势一旦丧失再想恢复是十分困难的。中国已经是世界制造大国,认真总结和吸取发达经济体制造业优势丧失的教训,对中国保持制造业优势并走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作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工业化 制造业 西方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马拉松撞上雾霾,快乐掺上麻烦
  • @新京报:亲历者:我为何要在雾霾中跑北马?
  • 环球时报:红色文化同样辉煌灿烂
  • 环球时报:打造让人民放心的辅警队伍
  • @韩福东:李步云口述“依法治国”是如何脱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