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将在中国追求法治进步、提升法治水平的征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也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部署。这当中,会议对于捍卫宪法尊严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这一表述,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已经提及。他在上个月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对此进行阐述。一个多月之后,四中全会又继续强调了上述提法。在这个表述的背后,是党内最高层对于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意义的深刻认识。
四中全会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首要解决的,就是捍卫宪法的尊严。宪法的生命与尊严,则需要在具体实施中得到体现。缺少有效的、具体的实施,宪法作为母法,便失去了应有的权威与力量。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道理。从1982年宪法实施以后,很多人都在重视和关心宪法的真正功效。
宪法实施与监督的状况,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如果连宪法的尊严都得不到应有的捍卫,那么制定再多的法律条文,都有可能成为空谈。唯有充分尊重宪法的权威,国家的各项工作、未来的全面改革方能纳入法治的轨道。
那么,宪法的生命与尊严如何得到展现?四中全会给出的答案是: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透过这些表述可以看出,制度建设仍然是重中之重。而相关的制度安排,也都是为了能够使宪法真正落地,而不是悬在空中。
目前保障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并不健全。有法学家曾感慨,现行宪法制定得很好,但是为什么实施得不好呢?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和具体的实施制度。把握住这个要害,当有助于推动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当然,制度建设有时候也会比想象中来得困难。其中的阻力与原因值得深思。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是另一项重要任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中,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全国人大在实施宪法中把关的例子,过去也陆续出现过,但显然还远远不够。以权压法等现象长期未能去除。全国人大在与执政党、行政系统的关系中,其角色需要更清晰,其权威需要再塑造。
角色的清晰助益于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对党与宪法之间关系作进一步厘清。这种厘清,同样有助于全国人大在捍卫宪法尊严问题上发挥其应当发挥的作用。
谈及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里边既有完善制度,也有激活制度的问题。有学者曾表示,1982年宪法通过宪法解释权制度与违宪法规等的撤销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形成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不过,1982年宪法没有明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违反宪法的法律的撤销与审查问题,表明现行宪法监督制度仍不健全。如何完善更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是关键与核心。
四中全会高度重视宪法权威及宪法的监督与实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需要依靠执政党和每一个公民的努力与追求。
(原标题:宪法的生命与尊严在于实施)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