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阳光尽快照耀出租车行业

2015年01月08日14:31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2015年的首个工作日,正值上班高峰期,沈阳千余辆出租车集体不拉活了。沈阳及时化解处置了这起群体事件,挑头的组织者被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不过,事情并未了结,社会迅速把关注焦点集中到出租车运营的暴利模式上,期待出租车从“两头难”变成“两头甜”。

  公众出租车的停运事件并不陌生,略加查询就知道各地近年屡有发生,此番沈阳事件不过多了个由头——出租车司机对“滴滴”专车、“快的”专车的兴起表达不满,认为他们抢了自己的生意。此外,出租车司机还希望相关部门大力整治黑出租车、套牌出租车,并取消1元钱燃油附加费,后两者并不算新鲜。

  在不少城市,出租车运营是令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是消费者高峰期对打车难、打车贵的抱怨日积月累,出租车服务不佳、投诉无门也让市民颇为恼火;另一方面是出租车司机抱怨收入低、保障差、劳动强度大,还有不满“黑车”运营的挤压以及运营企业“份子钱”太高。

  这些情形可能构成了出租车行业的“通病”,最近兴起的专车恐怕只是矛盾激化的导火线,并非根源。其实,“滴滴”、“快的”这样的新技术、新业态并不总是“招人恨”,它们大方的“红包”推广就备受司机和乘客的欢迎。根据滴滴、快的的业务介绍,其推出的专车服务更多是针对相对高端的客户群,在价格和服务上和普通出租车不在同一层次竞争。

  换言之,当前出租车行业暴露的问题并不如表面这么简单,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人民日报》日前也对此评论称:处置一起群体事件并不难,难的是,在出租车领域深化改革。市场的事,应该由市场说了算。随着矛盾的深化,应该是逐步打破出租车号段控制,取消出租车公司暴利模式的时候了。这才是让司机和市民都受益的治本之策。

  实际上,早就有人提出放开出租车的特许经营,交由市场自行调节。不过,具体到城市里,这种开放总是障碍重重。这背后既有既得利益者牢牢护住“奶酪”的原因,也有城市管理者“一放就乱”影响城市形象的疑虑,甚至也有消费者担心放开后服务水平下降。

  在出租车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它既具有市场属性,需要遵循供需、价格等市场规律,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既不能完全把它推向市场、放任不管,也不能按照原有方式垄断牌照、裹足不前。这就意味着:深化改革的阳光要尽快照耀出租车行业。

  无论是对沈阳还是其他城市而言,适当放开当前的出租车特许经营的口子,增加供给满足公众日益增加的用车需求是首要的;其次,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合法权益也是当务之急,出租车集体停运这样的大事,不是对几个挑头者采取强制措施就能妥善解决的;再次,对出租车企业和司机的监管也有提升空间,要善于利用民意评价机制督促他们改善服务。

  最后,各界对于新流行的专车服务要适当宽容,新生事物的出现有其合理性,比如填补了一些服务空缺,尽管它们可能对普通出租车行业造成一点影响,但方便和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不能简单等同于“黑车”一棒子打死。当然,宽容新生事物并不意味放弃监管,专车既然能够以更高的价格服务大众,乘客对其期望和要求也就更多,它们一旦违约、违规,所面临的处罚当然也要更严厉。

 

责任编辑:黄睿 SN224

文章关键词: 出租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