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80年代值得怀念,更值得超越

2015年01月16日07:16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1980年开始的那个八十年代,似乎正逐渐成为一个符号。对很多人来说,它代表思想解放、理想主义、成功机会等种种令人怀念和向往的东西。

  除了战乱和持续动荡的年代,每一段时期都有成为美好记忆的可能。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们非常怀念五十年代,那时的人们常常抱怨“道德沦丧”,社会上流传着很多五十年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故事。

  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第一个十年,思想解放运动如大河出川,知识分子摆脱了精神枷锁。西方的各种现代概念也在那时涌入中国,几乎形成了一次启蒙。从文学艺术到学术研究,很多框框都打破了,中国知识界的解放感在不久前“文革”的可怕记忆映衬下得到强化。

  没有八十年代的大胆尝试,就不会有之后改革开放的成果。八十年代的最大贡献大概就是那些尝试,那个时候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直到今天都默默起着“座右铭”的作用。

  然而客观说,知识界对八十年代的记忆和感受可能是相对最好的。对经济界来说,八十年代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改革的进步和双轨制的问题相互交织。那时“官倒”盛行,通货膨胀逐渐达到危及社会稳定的地步,老百姓大体解决了最初级的温饱,但离只能在电影中看到的现代生活仍很遥远。

  八十年代末中国付出了政治代价,但改革开放积蓄的正能量帮助国家度过了危机。那些代价与八十年代的全过程是什么关系,如何认识它们的严重性,对这一切的理解需要在较长的岁月里不断沉淀。中国社会围绕这些问题的认识总体上越来越成熟、理性。

  有人说,如果把今天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做对比,今天多数中国人大体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理想里”。因为八十年代最大的梦想是现代化,而中国今天的现代性有了梦幻般的长足进展。这话有些绝对,但也不失为回顾八十年代的角度之一。

  总之中国后来的九十年代、零零年代与八十年代还是衔接得不错的。到了一零年代,中国有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力,重新突出解放思想的口号,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今天能够把依法治国作为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下决心清除腐败,这是八十年代难以全面构想的。

  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今天正值壮年,他们的年轻时代过得很艰辛,有理想也有迷茫,说他们机会多,那大多是回头看的印象。说他们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富有理想,也部分源于把那时的佼佼者同现实的大众做比较。八十年代是中国年轻人接触物质主义的开始,不能因为那时喜欢写诗的人多,就真的以为大家“只有理想”。那时除了诗,能帮助人们放飞情思的事物太少了。

  八十年代是伟大的,因为它是开拓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因此也是勇敢的时代。一零年代应当超越八十年代,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应更多是怀旧,而不是真的以为那时“什么都好”。中国一零年代的思想解放应有新的纵深,改革开放的路径应当更明确,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八十年代的摸索和曲折,不会奔着奔着又奔回去了。

  可以预言,如果国家的发展道路得以延续,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带动新的成就出现,一零年代在时隔几十年后会成为新的怀旧符号。而且今天值得怀念的事物大概会更多。

责任编辑:张晓航

文章关键词: 改革开放 80年代 发展道路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