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云
“劳动最光荣”这句话在我国建国初期的国家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热爱劳动是当时最基本的社会品质。那时“最光荣”的劳动主要是指体力劳动,这是在当时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情况下,社会生产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时代所产生的社会思想观念。
现在时代不同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劳动”的含义更加宽泛。现在我们仍然提倡“劳动最光荣”,但这个“最光荣”的劳动有点向脑力劳动倾斜。而曾经“最光荣”的体力劳动似乎光环渐淡。城镇化在不断推进,城市里的年轻人体力劳动能力也在变差。有人说城里人不太需要干高强度的体力活儿,但很多人在意识里产生对体力劳动的厌恶,还是不太应该。有句俗话说得很好,现在的城里人“往上倒三代,都是泥腿子”。讨厌体力劳动,有点忘本了。
对农民工、清洁工等底层劳动群体的不尊重已经让人别扭,现在竟又出现了一些以向劳动者感恩或致敬为名的低俗商业公关活动,比如最近某航空专修学院组织“准空姐”们前往农村学习插秧,再比如选美小姐身着比基尼向环卫工人献花致敬等等。在这些商业宣传味道浓重的活动中,策划者和参与者实际上是消费了劳动、劳动者甚至爱心这些原本崇高的东西。经过媒体宣传报道,这些活动大多达到了其最初设定的目的,但这种被物质消费主义思维支配着的做法,越来越销蚀社会对于崇高事物的敬畏。而且这种“说一套、做一套”也让社会诚信随之堤溃蚁穴。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在此背景下,一些错误的认识逐渐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这其中就包括对于底层普通劳动者的态度。
社会普通劳动者、尤其是那些苦脏累岗位上的劳动者能否得到普遍尊重,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看看我们现在,家长甚至学校威胁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当工人”,很多人在公共场所对清洁工投去“嫌弃”眼光,或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进城的农民,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这些无疑都对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消极影响。
劳动者不需要被做秀,他们需要的是尊重与肯定。要提高劳动者的社会地位,除了加强宣传教育、改善社会氛围,还需政策层面的努力,比如进一步改善社会分配制度,缩小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体力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多元化无法阻挡,但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东西不能丢。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对于普通劳动群体,其他社会阶层当然可以致敬,但这种致敬必须充满诚意,绝不能以致敬或帮助的名义消费甚至伤害他们。以劳动者的卑微来反衬自己的高大上、白富美,是一种恶劣和令人鄙视的行为。即便我们处在了一个消费主义时代,劳动者也绝不能被消费。▲(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文章关键词: 劳动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