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的访问之上。
按照事先商定的行程,9月22日至27日,习近平将先后访问西雅图、华盛顿和纽约,他将在西雅图会见美国商界领袖、出席中美互联网行业论坛;在华盛顿的白宫接受21响礼炮礼遇、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及美国国会领导人举行会谈;在纽约参加联合国总部的活动,并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上发表讲话……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将本次“习奥会”称为“关键时期的关键访问”,这没有丝毫的夸张。
从国际层面看,中美两国在当前许多重大热点问题上——从南海争端、伊核谈判、朝鲜局势到网络安全、气候变暖、经济全球化等——迫切需要取得基本共识。但现实是,双方除了在今年7月达成的伊核问题六方协议和将要在今年12月举行的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少数领域取得过比较有成效的合作之外,其他方面大多分歧重重,有些分歧甚至不断扩大,几至一触即发的危险境地。而从两国各自国内形势来看,中国目前正面临着10多年来最严重的经济下行挑战,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压力沉重;美国则已进入新的竞选周期,选战中充斥着刺耳的反华言论。
因此,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访问如何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再定调,管控分歧,增信释疑,不仅是中美双方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不过,从近期两国领导人的公开言辞及两国高层的互动情况来看,中美双方对这次习近平访美及“习奥会”的期待的重点并不完全一致。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
习近平在临行前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专访时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并且中国正在稳步有序向前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相关工作。在这篇发表于9月22日的专访中,习近平重申,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他还表示,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不会因为当前的市场波动而改变。
看得出来,习近平延续了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高层的基调,力图消除全球市场对中国近期经济数据疲弱、股市大跌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所造成的恐慌情绪。很明显的另一点是:这还表明中国方面将经贸合作置于这次习近平访美的首要地位。
这构成了本次“习奥会”有可能达成的第一项重大成果: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的签署或重大的实质性进展。
中美BIT是两国当前经贸领域最重要的谈判项目,其重大意义被一些人称为“中国的第二次入世”。这项谈判于2008年启动,2013年7月,双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进行实质性谈判。今年6月,双方首次交换负面清单出价,并开启正式谈判。
9月22日,包括苹果公司的库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巴菲特、艾克森·美孚的狄乐森、通用电气的伊梅尔特、可口可乐的穆泰康、福特汽车的菲尔茨、沃尔玛的麦克米伦以及和Facebook的扎克伯格在内的94位美国大公司CEO联名致信习近平和奥巴马,呼吁两国尽快拟达成“有意义且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议,称他们希望习近平访问期间能够取得“明显”进展。
就在习近平出访的前一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称,中美两国交换了调整后的投资协定负面清单出价;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BIT将成为此访的重要议题,双边工作团队正在举行密集磋商。
所谓BIT,其核心是大幅度地扩大两国对各自投资的开放度和自由度。美国希望,协定能让美国企业有更多机会参与中国的金融、电信、医疗、教育等这类传统上由国有企业垄断的高端服务行业,同时希望中国政府放宽民间资本对美国的投资;相应地,中国则希望美国不要轻易以政治性审查为由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各种投资。
迄今中美两国双边年贸易额已接近6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贸易之一。根据美方数据,来自中国的投资直接给美国创造了超过8.5万个工作岗位。因此,如果BIT能够顺利达成,必将给两国的企业、劳动者和市场带来巨大的机会;它还将倒逼中国国内改革,促进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市场化,并成为向世界宣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试金石。此外,放在当下中国春夏之际的股灾、“8·11”汇改以及美联储升息预期共振所引发的全球市场剧烈动荡的背景下审视,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BIT协议还能够对迷茫徘徊中的世界经济指明方向,注入信心。
而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来看,经贸关系素来被称为“中美关系压舱石”。在政治层面的诸多分歧短期内难以消弭的前提下,通过双边投资协定来为这块“压舱石”增添更重的砝码,无疑也是避免政治层面的分歧进一步加大进而危及两国关系的有效途径。这就是两国领导人经常说到的“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好体现。
作为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化身,美国商界长期以来一直是两国外交关系的润滑剂。将近10年前的2006年,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的第一站选在波音公司所在的西雅图。习近平将自己的访美之旅起点也放在西雅图,在那里,他将在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举行的晚宴上会见苹果、IBM、思科、Facebook等10多家美国科技业的领头公司的负责人会面,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袖也将出席此次晚宴。这也高度体现了中方对经贸议程的重视。
中美网络军控协议
许多国际政治观察家认为,在美国,迎接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的除了有盛大的仪式、高规格的礼遇和企业精英的掌声以外,可能还会有一个在安全议题上按耐不住想要对中国更加强硬的声音。
这构成了本次访问有可能达成的第二项重大成果:中美网络军控协议的正式签署和公布。
就在习近平动身赴美之前的两周时间里,奥巴马政府再次提高了威胁“对中国黑客进行制裁”的调门。
自2013年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国政府的施压,要求中方“收敛利用军方和其他黑客窃取美国公司商业机密的行为”。在2013年6月的加州“阳光庄园”的“习奥会”期间,奥巴马总统曾当面对习近平主席表达了这方面的不满。但这个问题并未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改善,中国政府至今断然否认军方参与对美网络攻击行动的指控,并称中国本身恰恰是美国网络攻击行动的受害者。
上周,奥巴马在华盛顿向商业圆桌会议讲话时说,网络间谍活动“很可能会是我与习主席磋商的最大话题之一。”他向美国商界领袖们表示:“我们正在筹备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将告诉中方:这不仅仅是件让我们轻度不满的事,而且是一件如果不解决将给双边关系带来巨大紧张的事。”他警告说,“我们已准备好采取某些反制措施,以便引起他们的注意。”
同样是在上周,由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率领的一个高级别代表团访问华盛顿,花了4天时间就这一问题与美方相关部门进行了“坦率沟通”。有分析人士认为,孟建柱的这次访问阻止了白宫抢在习近平访美之前就针对中国个人和公司出台“网络攻击”制裁措施的举动,以便为这次访问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孟建柱回国当天,中国官方媒体援引他的话说,中国政府将严厉打击黑客的犯罪行为。更早一些时候,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访问了北京,而“网络入侵”正是她此行的商议主题之一。
据报道,最近几周来,中美双方在进行紧急谈判,讨论首个网络空间军备控制协议。协议的主旨是:双方共同承诺,在和平时期不首先使用网络武器破坏另一方的关键基础设施,包括发电站、银行系统、手机网络及医院等。双方的目标是在习近平主席本周四抵达华盛顿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时,能够宣布达成并公布协议文本。
该项协议预计不会将政府和商业间谍及窃取知识产权的网络犯罪行为囊括在内(美国国家情报负责人就曾坦率地对国会说,“收集情报”的行为不构成“网络攻击”。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所有国家都在这么做。),而且,网络攻击还涉及大量民间个人和组织,很难由政府间协议对其进行限制。所以,这个问题未来仍将是中美两国产生尖锐分歧的导火索。
但不管怎么说,如果这份世界上首个网络空间军备控制协议能够在习近平访美期间顺利签署,其意义仍将是历史性的,它会为相关问题的全球性解决方案提供一个范本。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是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于2013年首次提出的,从2013年6月加利福尼亚“庄园会晤”到2014年11月北京“瀛台夜话”,两国一直在艰苦而努力地推进这一目标。本周将要举行的第三次“习奥会”毫无疑问将再次重申这一目标,并对其细节作出进一步阐释。
如果世人对这次“习奥会”还有更高期待的话,那么可以从这次访问的时机中寻找蛛丝马迹。
2013年夏天,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才3个月,而奥巴马也才刚开始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不到半年。今天,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新一任执政团队已经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未来还有足够的时间施展抱负。反观奥巴马,距离卸任只有16个月了,而且2014年底的国会中期选举已使他沦为一个十足的“跛足总统”。
这种微妙的情势变化蕴含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第一种,从权力曲线上看相对弱势的奥巴马总统迫于国内政治压力和民主党未来选情考量,不得不对中国作出更加强硬的表面姿态,而相对强势的中方则从一开始便不对本次首脑峰会寄予过高的希望,其结果必然使这次访问难以取得多少实质性的突破。
第二种,奥巴马的处境使他更愿意不受国内政治力量的羁绊,放手作出更为大胆和有远见的决断,从而为自己身后留下为人所长久记忆的重大政治遗产。纵观美国历史,这类情况屡见不鲜。1999年,卸任前一年的比尔·克林顿总统促成两国签署中美双边贸易协定,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扫除了最后障碍。2008年,卸任前的乔治•布什总统亲临参加当年的北京奥运会,将两国关系带入前所未有的健康成长期。
敏感的观察者已经注意到,在习近平出访前夕,美国政府正式向中国遣返第一名“红色通缉犯”——身负严重贪腐案件的温州市前副市长杨秀珠的胞弟杨进军,此举表明了美方愿意就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力度的反腐行动进行合作的姿态。中国则象征性地释放了一些“异议人士”,以作为对美方关切的中国国内人权问题的回应。
尽管这些互动迄今仍停留在试探性层面,但它们所释放出来的善意是显而易见的。未来,双方需要在一个个具体问题和层面上累积更多信任,进而将双边关系带入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说对中美关系已经取得什么共识的话,那么,它不但存在于中美两国之间,恐怕也早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也最独特的双边关系,它直接关系到中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将为21世纪的人类历史确定基调。
放到更为宏大的视野里看,美国应当接纳(而非遏制)中国的崛起,欢迎中国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应当承认(而非颠覆)美国主导的当今国际秩序,努力承担更多责任以促进其完善。如果彼此能就此达成真诚的共识,那么中美就会有无限的合作空间。
(陈季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