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棍危机,不是因穷落单这么简单

2016年02月24日07:53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昨天,一则中国农村光棍调查在互联网上受到热烈讨论。30岁未婚光棍一生几乎成定局,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光棍村”,中年未婚成了很多农村男青年的 痛。社会学家的调查显示,一些农村的光棍率之前较为平稳,但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急剧上升,农村光棍现象目前变得非常明显。

  这 个调查曝光前,最近被反复讨论的是农村彩礼话题。有的地方彩礼动辄几十万,相关报道甚至还提到彩礼拿秤称这样的细节,很多人自然而然认为彩礼过重是农村光 棍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为此打抱不平,痛斥这种习俗。可深入想想,彩礼近年在很多地方变重,难道纯粹是因为家长不通人情?显然,习俗改变有它的逻辑,嫁女不 是商品交易,但也可以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理解风俗的变化,如今各地的彩礼之所以普遍提高,用俗话来说,主要还是因为男多女少,女孩子有更大的选择空间,结果 经济条件好的能找到对象,而家庭贫困的则只能落单,彩礼变重反映的就是这种趋势。

  当然,自古在婚恋市场上男性都相对被动,因穷落单也已成社会规律,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经济贫困只是光棍问题的直接原因,它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客观地说并不能充分解释问题,问题还是要回到男多女少的话题上来。

  性 别失衡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从宏观层面看,这个问题这些年的确越来越严重,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在过去的 20多年里,这个比例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最悬殊的出生性别比例之一,这意味着,每出生100个女孩,会多出生20多个男孩。这些宏观数据在分析全 国性问题时很有效,据此很容易推演出所谓的光棍危机,但至于具体的村落,尤其是那些极端的“光棍村”,这样的数据又显得有些苍白。在看待局部地区光棍的遭 遇时,如果将问题归结于宏观层面的性别失衡难免有些简单化,那些地方为什么男多女少,国家人口性别比的数据无法对此做出解释。

  有必 要从微观层面来解读农村光棍现象,性别失衡问题有它的结构性特点,这主要受到人口流动的影响。有的地方性别失衡严重,比如农村,表现为男多女少,而有的地 方,比如劳动力输入为主的地方,可能会出现男少女多的问题。这可能主要因为企业招工过程存在性别偏好,很多工厂青睐女性,而男性就业则相对较难。前些年的 一项调查显示,企业招用新员工87%的新增岗位有性别要求,其中要求为女性的占58%,要求为男性的占29%。外出务工人员的这种性别结构失衡和农村男多 女少可能是高度相关的,当男性只能选择留在农村,而女性外出务工时,农村男性找对象就会变得困难。面对农村光棍危机,相对宏观层面的人口性别失衡,这种因 人口流动导致的性别失衡更值得注意。

责任编辑:黄睿 SN224

文章关键词: 光棍 农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