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奖学金不只是激励

2016年02月29日07:41   北京晨报 收藏本文

  “万千宠爱”都是集学生一身,导致的结果如何呢?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钱学森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2月26日,浙江温岭的石桥头镇中学举行开学典礼,为上学期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猪肉作为奖学金,一等奖5斤,二等奖3斤。这是学校第三年发猪肉奖励学生,校长说,出发点是让学生的家人分享喜悦。(2月28日《齐鲁晚报》)

  奖学金发放起了猪肉,这让很多网友不能理解。分析其中原因,有人是看不上这几十块钱的东西,有人是觉得猪肉难登大雅之堂,其作为“奖学金”实在是不体面的事情。但其实,这奖励打破了教育的思维定势,让教育有了分享的喜悦。

  几斤猪肉,可以分给爷爷奶奶些,也可以做给爸妈吃,将自己的“奖学金”做成一桌饭餐,大家其乐融融,岂不令人艳羡。从中孩子明白了,在分享中能够获得更 多的快乐。而教育的本质来说,除了传授知识,不也是为了教会学生做人吗?而分享这一品质,不正是人的重要美德之一,也是众多独生子女所缺乏的品质吗?

  近些年来,我们提倡素质教育。 既然是素质教育,那么自然要有对等的奖励方式与之适应。在原先的奖励体系中,有奖状、奖金、学习用品等的奖励,也有让学生在大会上发言,甚至获得升学加分 的奖励。但客观而言,这些奖励之中唯独缺乏分享的体现,“万千宠爱”都是集学生一身,导致的结果如何呢?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钱学森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 义者”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毫无疑问,人的成长需要正向激励的反馈。这个奖励是什么,往往会决定个体的走向和格局。面对猪肉“奖学金”,我们不应该感到别扭,应该细思冥想,是什么束缚了我们的教育思维,为什么我们就想不到这么好的奖励方式呢?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奖励方式的模式化与教条化,恰恰体现的是教育方式和理念的教条化和模式化,而这些恰恰是应该打破的桎梏。 

  刘义杰

责任编辑:黄睿 SN224

文章关键词: 奖学金 奖励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