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下跪求排片,文艺片春天在哪里?

2016年05月15日08:24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资本驱动模式当道,文艺片沦陷不意外

  最近电影市场有两部特色鲜明的电影上映,一是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3》,二是中国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前者可谓电影工业时代的代表作,依靠视觉冲击力和英雄叙事模式吸引观众,而后者则是表现传统文化的现实主义悲情之作。之所以说是悲情,除了电影主题呈现的是乡村和传统文化的沦陷,还因为电影之外的因素,两部电影上映后票房出现巨大的落差,心痛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的排片少,该片制片人方励近日在微博上直播时讲到痛处甚至磕头哭求排片,令人唏嘘。

  《百鸟朝凤》上映前就有很好的口碑,包括张艺谋、陈凯歌、马丁·斯科塞斯等重量级电影人力挺该片,电影上映后豆瓣给出的评分高达8.4分,电影发烧友应该清楚,这样的高分在国产电影中并不常见。方励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必须有这样的文艺电影,但为何票房表现如此惨淡?有影迷判断这是文艺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命运,即叫好不叫座。也有人将其归咎于院线排片少,认为低估了这部电影的市场号召力。这种分析并非没有依据,去年《大圣归来》上映前夕,不少院线就对这部电影市场号召力的判断存在问题,直到观众有口皆碑,“自来水”(自发为电影做宣传的观众)们纷纷点赞推荐,院线才提高了电影的排片率。

  面对方励下跪求排片之举,不乏观众最近陆续走进影院观影以示支持,多家院线也随即提高了《百鸟朝凤》的排片率,昨日的数据显示,该片票房超千万元,上座率远超《美国队长3》。但也有人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此举无非是炒作。近日方励回应外界质疑,表示自己就是这部电影的仆人,“一个仆人挺身救主,太正常了,因为我没有任何尊严。”

  通过下跪完成文艺片的救赎,还是依靠炒作挽回票房,目前外界很难知晓真相。对于观众来说,答案其实并不重要,有文艺片情怀的人或许会走进影院,而对此不感冒的观众可能只会因为下跪事件而多一份反感。正如影评人韩浩月所言,“理解方励与不理解方励的人,其实是同一个战壕的,都是情绪动物。”

  但是,这次下跪事件的影响显然并非局限于《百鸟朝凤》票房的成败,它在舆论中的影响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文艺片处境之艰难,有电影艺术理想的电影人生存之困难,这一话题再次受到人们的热议。中国电影史上有很多优秀的文艺片(尤其是现实题材)获得高票房,远的如2004年顾长卫的《孔雀》,近的像2014年刁亦男的《白日焰火》。文艺片的消费群体并非局限于艺术家,有很多观众热爱此电影类型,但是这种消费市场并未反映在票房中,近年来文艺片市场越来越狭窄,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

  电影如今成为平民消费,票房水涨船高,而与文艺片处境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国产电影质量参差不齐,票房与影片质量不成正比。与此同时,电影生产青睐资本驱动模式,从演员的高片酬到后期不菲的发行费用,再到提高院线分成来提高排片率,很多影片之所以能获得高票房,主要得益于资本的推动,有的电影甚至不惜通过票房造假的方式来达到营销目的,叫座但不叫好的现象颇为普遍。

  在如此浮躁的市场环境中,一流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对于电影已经不再重要。演员的人气和粉丝数量才被投资者看重,于是那些在真人秀节目中收获人气的明星开始担当电影主角,甚至干脆真人秀浓缩成电影走进影院,这是中国电影界的一大怪状。文艺片无法获得市场空间,显然与整个电影行业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文艺片要改变票房惨淡的处境,问题不在于观众的审美趣味,而在于电影行业的发展格局,发展多元的电影市场,对于文艺片生存状况的改善至关重要。

  警觉的电影人已经从目前火爆的电影市场中看到了危机:依靠营销刺激起来的票房泡沫,会逐渐透支观众的信任,对中国电影行业长远的发展将极为不利。经历此次下跪事件,业内再次聚焦艺术院线的发展问题,给小众电影以发展空间,而不是让资本来决定观众的口味和供给,让观众多一种选择,相信文艺片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下跪 文艺片 电影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