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投票,塑造虚假亲密的工具

2016年05月16日08:03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朋友圈投票,塑造虚假亲密的工具

  小指

  “这是我亲戚家的孩子,麻烦投一票”“考验友情的时候到了,麻烦投一票”……你有没有参加过微信公号举办的投票 活动,或在朋友圈给亲朋好友投过票?5月6日,太原市民小伟长舒一口气,他参加的一个评选活动终于结束了,他甚至不想去看自己的名次,后来还是好友和亲戚 们提醒,他才知道自己是101名。事实上,网络人肉刷票的操作模式多种多样,微信朋友圈已成“拉票圈”。(5月14日《山西晚报》)

  投 完票后连自己都不想去看名次,这个生动的细节说明,朋友圈投票所带来的恶感,绝不限于围观者,有时它让发起者都讨厌自己。之所以如此,当然与朋友圈的投票 机制有关———轻松可以刷票,甚至票数被明码标价,使得人人都知道这样的投票并不具有实际意义。然而,依然有人乐此不疲,根子还在于社交平台所带来的无法 遏制的表达欲和求认同心理。如果是事件,我对这事发声,那么希望我的朋友也能发声,最好跟我的观点一致,那就再完美不过了;如果是选美,我认为我美,你不 认为,你就是对我有意见。

  我早就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拿他人朋友圈里的表现,来衡量对方的态度乃至人品。比如,一帮人拼命给领导点赞, 领导说啥,他赞啥。或者我发了自拍,某人却无动于衷,一定是嫉妒我。投票亦同此理,但问题在于,给当事人投票还好说,给他们的老妈、侄子甚至同事投票,那 不活活为难人吗,谁认识谁?这多少有点可笑,但事实往往就是如此。也正因于此,我早就断言微信已成偏见之地,人与人的联结虚弱不堪。

  这无疑是个吊诡的现象———一方面,我们对微信以及朋友圈越发感到厌倦,那些带有炫耀意味的“说走就走”,那些早就被辟谣了无数次的“养生宝典”,那些不再 具有任何鼓动力的“不转不是中国人”,每一天、每一条都在加剧这种感受;另一方面,我们又对朋友圈如此不舍,信息传播渠道如此窄化,以至于手机离身一小会 儿,就担心会失去全世界,成为那个最后知道消息的人。从这个角度说,朋友圈里的投票不过是让人感到焦虑的稻草之一,本身并无特别之处,发起者和参与投票 的,想从中收获意义都很难。

  张楚在歌里唱,“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话放在虚拟社交场域,有着别样的滋味。其实,朋友圈投票所依托 的,正是一种对孤独的恐惧,以及由此产生的虚假亲密。说到这里,我想起诺贝尔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的那段话,他说,“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 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问题来了,我们有勇气对他人的无效表态,包括那些莫名其妙的投票视而不见吗?如果没有,我们又是否敢坦承我们就是个庸俗的人,既不想被虚假的友谊捆绑,但还是忍不住要去投一票点个赞呢?●小指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朋友圈 投票 亲密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