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婚愈加疯狂,正是由于利益强大驱动

2016年05月19日07:31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山西少年被围殴致死 父母为其配冥婚 山西少年被围殴致死 父母为其配冥婚

  4月23日,山西华信经济开发区发生了一起命案,15岁的张超凡被6名同龄人连续数次殴打后身亡。就在人们为未成年人的暴戾感到震惊的时候,“张超凡”意外成为另一个新闻事件的主角:5月6日,一场简单的冥婚让已经失去生命的他娶上了“媳妇”,张超凡和自己的“媳妇”被合葬在离他家数百米之外的一座土坡上。“夫妻”的合影照片经媒体刊播后,关于“冥婚”的各种议论立即引爆了网络。

  为什么要配“冥婚”?张超凡的母亲告诉记者:“我们也希望孩子可以早点入土为安,但我不想他一个人在下面孤零零的,所以按照这边的风俗习惯,希望可以给孩子配个阴婚。让事情一次性搞定,不然我怕我以后老惦记,心不安啊!也是给自己图个心理安慰。”

  这一番话并不深奥,但却道出了冥婚的两大“密码”:心理安慰和风俗习惯。

  对沐浴于现代文明中的当代中国人来说,“冥婚”似乎十分陌生,实际上其历史却非常悠久。一个著名的案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的爱子曹冲少年夭折,曹操哀恸不已,尤其为此儿生前尚未议亲订婚感到遗憾,最后为死去的曹冲娶甄氏亡女为妻,其程式一如活人,然后再办葬礼,将两棺合葬一穴。史料中透露的信息是明确的,冥婚之所以在某些地方延绵不绝,心理安慰和风俗习惯始终是最重要的两大驱动。

  时移势易,经过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变之后,冥婚居然再度复活,而且在一些地方俨然有成为新民俗的趋势,人们震惊之余,自然不能不做深层次的思索。

  和张超凡的母亲已经坦承的那样,作为父母,他们在为子女操持冥婚的时候,更多地把这种仪式视为情感的一种寄托。但这一点无法说明,冥婚会成为一个地方流行的选择,因为冥婚牵涉者非止一方,“婚礼”当事人的身份又极其特殊,要满足一两位父母心理安慰的愿望不难,而让很多需求者遂愿乃至演变成一种民俗实在不易。

  近期《中国新闻周刊》刊发了题为《中国冥婚调查》的长篇报道。报道透露了两个事实:一是当下一些地区的冥婚现象远较古人为烈。虽然冥婚在中国的起源很早,但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涉及冥婚的始终只是零星记载,而根据公开的报道,为配冥婚,山西洪洞县在过去3年时间里被盗的女尸就达到了27具。二是冥婚流行的背后有强大的利益驱动,女方家属“生前收过一回彩礼,死了之后还能再收一次冥婚彩礼”,“作为信息源的医院工作人员,如果成交可以得到2000-3000元的红包”,冥婚的流行还让风水先生、仪式主持者受益甚至催生了盗尸贩卖的产业链……

  可以认为,正是由于利益的强大驱动,使今天的冥婚变得愈加疯狂也更远离正常伦理。媒体报道中披露,一旦有年轻女孩病危,“立刻八方涌动,引来十几个丧子家庭争抢”,“以致当激烈的价格战尘埃落定时,女孩往往还没有离世”,对现代价值观陶冶下的人们来说,把人当作商品议价这一幕永远无法被接受。

  毫无疑问,冥婚是一种典型的陋俗。扼制陋俗首先需要法律的规制,按照《刑法》,盗窃、侮辱尸体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是对于买卖环节缺乏明文规定,补齐法律的短板应为急务。

  而在民俗学家看来,政府强行禁止也可能适得其反,“每一种习俗都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无法强制取消,只能慢慢引导。”这一意见自然不乏道理。如果说司法手段更多用于对利益链条的斩决,那么引导则应专注于亡故者家属的精神慰藉和文明教化。“冥婚是对自己子女的不尊重”,此种观念一旦养成,冥婚的需求相信会自然瓦解。

责任编辑:杨锋

文章关键词: 强大 利益 冥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