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到北京,理科生到深圳

2016年05月20日17:17   综合 收藏本文

  文|chenchen  来源:城市战争

  北京和深圳,在坊间都有“宇宙中心”的戏称。不过,二者分工不同、前途有别,一个是文科生的“宇宙中心”,一个是理科生的“宇宙中心”。

  你到北京来,会码点汉字,就有机会到京城传媒上指点江山;懂一点UI设计,就有机会成为一个千万级用户的APP产品经理;懂一点音乐或者绘画,就有机会成为这个领域最顶级的艺术家;懂一点摄影摄像,就有机会拍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即便什么都不干,到798自拍一张发朋友圈,那也是先锋文艺青年的范儿。

  如果你是文科生,甭管你会点什么,你一定要来北京,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舞台、最大的麦克风,你总有一天能够出彩。

  但如果你擅长的是鼓捣电子元件与生物科技,在这里就没多少用武之地了,让文科生搔首弄姿的舞台与麦克风对你没有任何价值,你除了找个科研院所领一份工资,其实没有多少更好的出路。想像硅谷的工程师那样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你更适合到另一个“宇宙中心”——深圳。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东岸城市群,基本上垄断了国产智能手机的生产,把控着全球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的生产,还引领着中国生物科技的应用市场。在这里,你尽管脑洞大开、天马行空,随便冒出一个创意,就可以到华强北或者临近的东莞惠州找到生产商,迅速地将其转换成酷炫的科技产品,然后通过竞争力强大的深圳企业迅速地占领市场。

  由此,我看到北京与深圳的第一个差别是,北京聚集了全中国最多的科研机构、最优秀的大脑,但这座城市缺乏“动手能力”,空有智慧与创意,却无法转化成产品。好不容易冒出一个做硬件的小米,但其生产却是在廊坊与南京完成的,带动的也是廊坊与南京的经济发展,而非北京的郊区新城。

  中国的未来属于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当然是理科生。直接推动人类进步的一直都是理科生主导的硅谷,而非文科生主导的华尔街。中国经济要赶超美国,光靠北京的门户网站、B2C、O2O和竞价排名,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要靠深圳的智能手机、无人机、生物科技与可穿戴设备——通过这些,中国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建立起真正的比较优势。

  放眼世界一流强国,几乎都是制造业强大的国家,日本靠的是电子与汽车,德国靠的是汽车与精工,美国靠的是高新科技。金融强大的英国、文创产业强大的法国、能源工业强大的俄国,都只能算二流强国。

  北京应该感到惭愧,这座城市每年出产的科研成果,可以吊打全国任何一座城市,问题是这些成果有多少通过商业化变成财富,又有多少通过产业化造福于民?深圳没有北大、清华,更没有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科研成果不及北京一个牙齿缝,却拥有世界领先的产研转化能力。

  北京比深圳差在哪里?毫无疑问,差在一个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纵使你拥有“宇宙中心”级别的人才、资金与科研实力,如果缺少这个东西,一切都只是空谈。

  这个“科研转化平台”并不深奥,它是华强北、是龙岗,是东莞与惠州这些小兄弟,是一个一个的车间,一台一台的机器,以及多如牛毛的中小企业。这是深圳过去30年靠做脏活、累活积攒起来的,背后是时间的力量。通过这些平台,深圳既升级了自己,也富了周边的小兄弟。北京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一开始就是高大上的范儿,自己高贵冷艳、卓尔不群,周边小兄弟却是“灯下黑”。这是北京与深圳在城市属性上的不同。

  让我们来脑洞大开一下,如果能把环京片区打造成北京的“科研转化平台”,既能解决北京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问题,也能解决环京片区的发展问题,让“灯下黑”成为历史——这是否有可能?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过去,再加上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竞争,环京片区没有机会像20年前的珠三角与长三角那样发展出口加工业,只能高举高打、走一条高附加值的产业新城路线。这个设想如果在别的地方还不好说,但是背靠北京这个中国最大的科研中心与资本中心,我认为并非没有可能。

  以廊坊的固安为例,其到北京中心区的距离大约50公里,与新竹科技园到台北的距离、硅谷到旧金山的距离,以及东莞松山湖到深圳的距离基本相当。如果能够在固安这类环京片区按照硅谷与新竹的标准,搭建科技园平台,做好孵化器、加速器等配套服务,这对在京高新企业与科研人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总部在北京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京东方为什么进驻固安产业新城?就因为固安的空间大,当地政府配套服务做得好。北京有那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搬迁动力,有那么多的科研人员需要产研转化平台,这些需求都可以瞄准嗷嗷待哺的环京片区。

  还有,北京的第二机场放在大兴,十分靠近固安。空港的运能没有海港那么大,无法周边地区发展一般制造业,但是空港物流因为速度快捷,可以带动周边发展一些附加值高的精尖制造业。例如,像手机、笔记本这类“质轻价昂”的高附加值商品已经不愿意走海运与铁路,更愿意走空运。

  依托北京强大的智力资源,固安能不能成为宇宙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能不能像硅谷、新竹与深圳那样发展出一批高附加值的精尖制造业?再依托首都第二机场这个巨大的空港平台,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去?

  这考验的不仅是固安这个环京新城的想像力,也考验的是北京有没有破解“灯下黑”的担当,以及有没有成为一个全球硬件科创中心的志向?

  事实上,这几年,环京片区的产业新城已经做得如火如荼,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也是十分明显的。城市战争曾经分享过一篇文章《十个明星地级市,谁的发展前景最好?》中分析指出,无论是人口增长情况,还是政府财力增长情况,廊坊都是中国十个明星地级市中的第一名。而在河北省内,廊坊的经济增长也是连续几年位居第一名。

  大城市对周边地区,向来存在两种效应,一个是吸附效应,一个是溢出效应。过去的北京显然是前者大于后者,经常被舆论称之为“吸血”。随着北京这个大胖子的体型越来越大,已经呈现出突破行政边界的发展势能了。换句话说,北京终于开始要反哺周边小兄弟了——对环京片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机。

  环京片区如果能够成为北京产研转化平台,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转移目的地,不仅能一举解决“环京灯下黑”的发展问题,还能让北京“硬”起来,从一个文科生的“宇宙中心”升级为一个文理兼备的“宇宙中心”。

  (更多城市话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北京 深圳 政府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