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资产过亿,副县长下海引关注

2016年05月24日08:00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副县长下海,有选择的人生别样精彩

  官员辞职越来越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湖北省京山县原副县长晏涛的辞职下海,日前还是引起了不少的讨论。准确地说, 辞职发生在9年前,此番引发关注源自其辞职后创业项目的成功。2007年,刚刚升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晏涛选择辞职创业,不到十年时间,其创办的企业资产过亿元,成为当地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品牌。

  从仕途转战商海,还有的从官场回到书斋,公职人员的职业选择近些年来赢得了不少关注,也引 发了一些争议,但从根子上讲,“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公职岗位,若一直维持只进不出的人才单向度流通局面,则难称得上健康和科学,也绝非社会的理性选择。 市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公职行业内外,对“铁饭碗”的认识一定会发生变化,当变化来临、选项增多,不论是对于国家机关的职业岗位,还是多元化的社会人才 需求,都应理性看待,并从中寻到各自的优势所在。

  人才流动起来,不是坏事,官员辞职下海,现在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前副县长晏涛的 九年闯荡,之所以能引发关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在于打破了(或者说改变了)以往公众对官员辞职经商、“人生和事业转场”的刻板印象。常见的看法和观 感里,官员事业转场,总是有相互关联的因素在,此前司职监管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转身成为被监管行业的企业高管,原先积累的官场人脉是否对官员的辞职创业提供 了并不那么见得了光的提携、帮助甚至庇护?诸如此类的猜想,或许没有直接证据支持,但因为一些职位与行业间存在联系,总让官员的“下海潮”留存着一分暧昧。

  晏涛的例子算个例外。他所从事的行业不是什么垄断业务、特许行业,不似房地产经营那般暴利,晏涛所选择的食品加工行业,如果说 与其之前的公职经历有哪些联系,那就是其农村家庭的出身、求学时期的农业背景以及从政期间的相关工作经验。从官场抽身还是选择继续留任公职,原本就应该是 一个普通的职业转场,而不该被赋予其他更多特殊的意味,公众以往的围观基于好奇,始于新鲜,当这样的官员辞职渐成常态,平常心与理性的态度会促使人们更认 真地思考,看到职业本身该有的意义,进而剥离时间、历史和社会附加在它身上的解读。铁饭碗也好,金饭碗也罢,人到中年依然对职业有勇气再选择,直面质疑, 迎接挑战,能让人生因为新选择而生出更多新可能。

  一个官员的辞职,会对周遭人群产生思想冲击,当然也会引来议论,比如晏涛9年前的 离开,对其这样的选择的世俗分析中,便足以代表各色观点的特征,与领导不和、被有关部门调查、仕途无望、能力欠缺甚至脑子有病,诸如此类的猜测与判断,其 实也是社会对公职人员这份职业过分迷恋与崇拜的结果。国家公职应当选拔社会的优秀人才加入,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适合并喜欢公职的状态,也并不意味着进 入公职便永远失去了再选择的可能性。

  官员辞职下海,跻身市场竞争非常充分的行业再出发,不仅是个人的“勇敢”选择,也应视为特定行 业和职业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与市场环境中逐步祛魅的表现。前副县长晏涛的创业经历,并不一帆风顺,有坎坷,有艰难,甚至会有失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职业经 历,也是选择的魅力所在。官员辞职转向其他行业,会越来越变得寻常,特别是在离职审计、市场与社会的监督制衡落到实处的过程中,官员不论进入什么新的行 业,都会因为制度的约束而自清,遵循法律的底线和范畴,社会不允许、禁绝权力寻租的继续滋生,唯其如此,官员的再创业才会让人们视若无睹,这也是社会进步 的细微体现。有选择的人生别样精彩,这份精彩不仅在于已知的远方风景,更有未知的各种挑战,于公职人员而言充满吸引力,并不稀奇,反倒很正常,人们从中也 可看到职业祛魅所带给社会的正向鼓舞。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官员 创业 围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