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号贩子为什么仍像打不死的小强?

2016年05月25日16:24   法制晚报 收藏本文
号贩子猖獗,拷问的是谁 号贩子猖獗,拷问的是谁

  原标题:号贩子“抗药” 治疗也要升级

  法制晚报——今日快评

  新闻提示

  实名制预约挂号并 未挤掉号贩的生存空间,为躲避警方高强度的打击,他们把目光瞄准了银行ATM机挂号系统。每天六七点钟,他们拿着老客户的就医卡霸占银行ATM取款机刷 号,或用自己的名字在一些热门科室挂号占住名额,待新客户上门,再把自己的号退掉,立刻换用对方的名字预约。医院附近几台ATM机成了他们的新据点。

  (据《北京晨报》)

  今年年初,一段视频热传网络,视频中一个带母亲来京治病的女子在医院里声泪俱下地指责号贩子猖獗,此事引发人们共鸣,警方也启动了专项行动打击号贩子。

  可事实证明,即便警方按照“随有随打、露头就打、不停地打”的要求不断出手,但号贩子仍像“打不死的小强”。在利益的驱使下,如今的号贩子不断发挥自己 的“聪明才智”,更新倒号手段,不仅仅把揽客场所从医院门口转移到了周边快餐店,还霸占了医院附近银行的ATM机,甚至开始“对暗号”。

  号贩子对警方的打击手段有了“抗药性”,这就要求警方、医院也得赶紧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别让人家比下去——这就像是防范网络病毒的杀毒软件,倘若总是“原始版本”,赶不上病毒的更新速度,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首先,既然现在号贩子很怕警察和保安,开始了地下工作,那么警方能不能像抓卖淫嫖娼那样派出便衣执法呢?作为一个老病号,笔者就发现只要一大早出现在医 院附近,就还是有人凑过来嘀咕“专家号”。当然,您穿警服过来肯定没人搭讪。虽然号贩子被抓了也只能拘几天完事儿,但如果真的做到了“露头就打”,天天拘 得他没法儿做生意,他也就不得不改行了。

  再者,打击号贩子不妨多一点换位思考,想想看假如自己是号贩子,会找到怎样的漏洞、想出怎样的办法。只有在思路方面跟得上他们的节奏,才谈得上围追堵截。

  从报道来看,随着实名制的全面推开,医院的号贩子和春运期间的黄牛用的是类似的手段:先“占坑儿”,找到“客户”再快闪、秒刷,把坑儿迅速腾给花了钱的人。

  既然号贩子在“退号”上打主意,那么医院能不能也在退号上想点办法呢?比如说,遇到有人退号,退掉的号并不会马上放出去,而是攒上一会儿再说,同时通过 公示广而告之,让所有患者一起来抢。这样一来,是不是可以起到“把水搅混”的效果,让号贩子白忙一场的几率大大增加呢?

  此外,对于普通患者而言,挂了专家号却去不了所以退掉的情况并不会太常见,只可能是偶尔发生。所以,反复挂号、退号的人基本上就可以被认定为号贩子或者号贩子的“马甲”,对其“封杀”就一点儿也不冤。

  所以,医院不妨定出一个规矩,比如说一个月只有一次“反悔”的机会,如果两次以上挂了号却又退掉,那就“下月请早”。这么一来,也会增加号贩子的“工作难度”。

  据报道,现如今号贩子已经开始霸占医院周边银行的ATM机,这说明,银医卡和挂号卡一样,也有必要搞出一个“黑名单”,对于频繁挂了退、退了挂的,直接给“锁定”。被锁定用户申请解锁的时候,也可以请警方参与,参照ATM上的监控,看看是不是“熟脸儿”的号贩子。

  此前《法制晚报》曾报道,宣武、天坛、同仁3家医院15个知名专家团队开始试点院内层级转诊,也就是专家不对外挂号,请不请专家出来完全根据病情,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总之,对于号贩子这种“疑难杂症”,吃一剂药、来一次“专项打针”是不管用的,还需要专家会诊、综合治疗,每个疗程也要根据号贩子的“抗药性”,不断调整升级治疗方案。(本报评论员 庞岚)

责任编辑:杨锋

文章关键词: 黄牛 医院 小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