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个人的火车站:情感泛滥之后呢?

2016年06月03日08:34   综合 收藏本文

被一个人的火车站感动后

  作者:陈兴杰

  来源:菁城子

  今年,日本一个名为旧白泷站的火车站关闭,引起了很多人关注。这个火车站位于偏僻的北海道农村,上下车乘客很少,大约和中国的四等小站差不多。旧白泷站原本就要关闭,只不过当地有位女生上学从此站乘车。铁路公司等了她三年,直到今年3月,这名女生高中毕业要到东京求学,旧白泷站这才关闭。

  这故事出来后自然收获了一片‘暖心、感人’的赞美。我一开始也被打动,不过一片赞美声中,我还是想保持些警醒。如果私营企业这么做,算是扶助弱小,很有情怀。可这个火车站属于日本JR(日本铁路)北海道公司。一个国营企业,不以成本利润为考核,真的合适吗?不计成本地煸情,实在是有慨他人之慷的嫌疑。

  这个故事其实反映了日本基础设施服务的一些问题。

  一位日本问题专家阿列克斯·科尔写过一本‘犬与鬼’,专门讲日本基建问题。在他看来,日本在官僚和基建企业推动下,修筑了大量浪费性的河堤、桥梁、铁路和公路。这些设施服务的人群很少,有些桥梁河堤甚至修在无人岛上,完全没有经济效益。可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界却很受欢迎,据说这样让日本人感到安全、便利,有富足之感。

  1996年,在推进农村铁路建设的宣传中,一位日本官员说:‘如果基础设施齐全,居民就能实际感受到丰裕。’这样的观念在中国也很有市场。政府怎么花钱都有人批评,唯独修桥铺路最没有争议,因为这些基础设施至少带来便利,为未来经济发展打基础。至于真实经济效益,倒是不太重要了。

  为创造就业,便利民众,日本人投入大量资源,建成了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同时也背负了沉重债务。在科尔看来,被不计效益的基建所绑架,是日本经济丧失活力的重要原因。

  科尔是否言之有理,这里暂且不论,不过他确实揭露了很多事实,至少铁路方面就是如此。JR 亏损在日本已有几十年历史,也是经济改革的难点。

  很多荒僻的车站,效益上已完全不划算,把它们保留下来,听起来是在满足民众需求,实际上却包藏着国铁公司的私心。只要亏损得理直气壮,国企就能安然存活。少数日本人获得便利,纳税人却在买单,而且这里面的成本高得吓人。日本政界也有一些明白人,他们也在呼吁将国铁私有化,以便填补连年的铁路债务,可惜没有太大进展。

  日本的事情先说到这。最近中国网上也出现类似的‘一个人’新闻,网上同样一片感动。

  福建省永泰县的山村有一所小学,只有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这名学生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务工,他本人由爷爷奶奶照顾。当地政府为了这唯一的学生,保留了当地小学,老师也默默地坚守。

  这是媲美‘一个人的火车站’的故事,然而实在无法打动我。

  这种事情其实很常见,以永泰县为例,只有1位老师的小学就有19所,其中11所只有1名学生。在农村人口减少、生源萎缩的背景下,确保‘一个都不能少’需要巨大的成本。如果还要‘就近上学,村村有小学’,还有其他方面代价。学生没有伙伴,学习缺乏交流,讨论时缺乏异议,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都没机会。很多课程无法开设,教育设备无法更新。所谓义务教育也仅仅是读书写字,完成法定任务,真实教育水平其实非常低下。

  2000年以后中国基础教育撤点并校,一个考虑是提高经济效益,别外就是提高教育水平。撤点并校加重了学生交通负担,遭到很多学者抨击,这是可以理解的愤怒。可是,当一个人的学校变成良心体现,教育成本和水平却没人管,这就说不过去了。沉醉于浅薄感动,被温情遮蔽真相,直至失去计算能力,这是很多情感泛滥者的通病。

  如何解决‘一个人的学校’问题呢?我看到,有一位教师就提出,政府可以资助这位学生住宿、交通费用,让他到附近的中心小学入读。成本上比维持一所学校低,教学效果也会好得多。这或许就是一种解决方案,并且是基于理性分析而不是煽情。

  当然,现实问题都是个体、经验性,甚至可以协商的,没有什么标准方案。作为教育领域的市场派,我对公立教育持批评态度,并且谴责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民间要有私人办学的自由,学生也应该辍学自由,实际上没那么可怕。这观点实在骇人,将来我会撰文再论。

  退而论之,我赞成弗里德曼的教育券制度。他主张将公立教育资源货币化,赋予学生、家长、学校更多选择,这不失为改良性方案。这个制度在中国如何实践,使它起到应有改善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管采用何种方案,抛弃煸情,务实计算,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讨论。这个时代感动已经泛滥,理性才是最珍贵的品质。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国企 官僚 政府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