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明《残酷底层物语》有几分真

2016年06月09日14:04   综合 收藏本文
快手软件 快手软件

  原标题:《残酷底层物语》是全部真相吗?从数据代表性角度

  作者:燕园的燕子

  来源:NSD高级计量经济学

  先来说个故事:假设在一个家庭中,妻子受了重伤,丈夫立刻把她送去医院,悉心治疗,彻夜陪床。请问,这个丈夫是不是好丈夫?如果你想好了答案,那么我再告诉你:为什么这个妻子会受重伤呢?是因为这个丈夫家暴,她的伤全部是丈夫打的。再问,这个丈夫是不是好丈夫?再比如,我继续告诉你,为什么这个丈夫会家暴呢?是因为他有间歇性精神病,病情发作时,他以为他在跟敌人作战,所以打了妻子。我再问你,这个丈夫是不是好丈夫?也许你说这场景太夸张了,无从讨论。但其实,《美丽心灵》中描述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一生中的一段时间发生的事,就类似于这么个故事。

  换个角度:如果我只告诉你前半部分,或者只告诉你中间部分,或者只告诉你最后这个部分,而没有告诉你这个故事的全部;但是我告诉你的全是真实的,请问,我算不算说谎?

  这故事当然是个比喻。但是数据分析中,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数据反映的是全部真相,还是部分真相?如果我告诉你的部分真相,我有没有老老实实承认,这只是部分真相、并且是真相中,大致处于哪个部分?在统计分析中,我们对于统计量的基本要求,一是无偏(就是该不偏不倚呈现所有事实);二是一致,就是说哪怕有限观察时有偏,但是随着数据量的增大,我们应该可以逼近全部的真相。这类统计分析问题,过去离普通大众很远,因此杀伤力和危害力也许还有限。但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获取的数据忽然变成了海量,错误的、带着其他目的来误导人的分析,带来的影响就可能巨大了。

  比如今天早晨我被一篇介绍农村底层残酷生活的文章刷屏。读完第一感觉:惭愧,生活在中国,我竟然不知道广大农村是这样的。第二感觉,且慢,为甚们觉得许多地方不对?是不是这其实是一篇广告文?这个疑问的第一条理由,就是文中提到的辍学率,跟我们对于农村教育水平的理解,差距太远。文字极尽夸张,离真相究竟多远?会不会不小心就落入了人家用统计数据来撒谎的圈套?

  文章的开头首先说,其实这个软件是中国第一大短视频,给出了excel图和数据来源,看起来很专业。于是,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软件,一个自然的推论就是,你不了解中国实际。但是,文中所述是否是事实? 我找来2016年4月各软件活跃用户排行,将排名前100的软件活跃用户相加,得到71亿,再计算市场份额。该软件的活跃用户为2123万,占市场份额的0.29%。

  作者计算。数据来源:http://www.bigdata-research.cn/apprank/

  细看文中图表的标题(图2),发现选取的是2015年数据,选取的是GIF这样一个特别的市场。找到那篇文章的数据来源,可以看出些许端倪。我发现其实那只是其中一张图,而其他信息却没有汇报,比如图3。

  图2

  图3

  数据来源:http://www.bigdata-research.cn/content/201505/141.html

  图3表明,从活跃用户角度,该软件并非最高。但是运行次数确实在这个细分市场中更多的。回想自己看到gif图片的经验可以明白,gif动图速度快。很多时候还没有对它采取什么措施,就已经自行循环往复运行多次了。这显然和我主动点开某视频、一次次重复看,存在天壤之别。到这里,大致明白了:作者虽然选用了看起来真实的统计数据,单只选用对自己有利的那部分数据。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总运行次数上,但是不告诉读者,gif天然具有自动运行多次的特征。至于活跃用户实际更少的事实,却被回避了。

  报告部分事实是造假,但除此之外,文章直接造假。例如文章开始给出的一张表格说,该软件目前流量贡献排名第四,仅次于新浪。我不能找到文章数据来源,但是其中列出了月活跃用户这一指标,就大幅缩小新浪用户数(20343万变成不到一亿),目的是说明自己名列第四。在其他各种指标(如下图所示2016年3月总时长、人均次数等)中,都无法找到该软件的身影。

  马克·吐温说,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据。大数据时代数据更多了,但是泥沙俱下。给一部分真实的数据,再掺杂直接编造的谎言,骗取了人们的信任,就可以植入概念—那些忧心农村底层的人,会下载这个软件,希望以此更了解中国;而那些原本就想猎奇的也因此好奇心被激起。

  经济发展、不平等加剧,农村地区教育状况、儿童的精神状况等各方面的问题,确实是需要更多人关注的大问题。但是,只呈现部分事实,恐怕不是对于全部现状的真实呈现。比如在《逃离不平等》一书中的记载显示,全球贫困率的下降,主要是中国贫困率的下降。这也是事实的一部分。其实有偏的分析并非没有价值,只要警示读者:我的分析是存在偏差的,因为我只关注了这个部分。但是试图以偏概全,博取关注,这样的行为就要小心了。

  但愿人们的爱心,不要被假借关注农村、背后很可能带着商业目的的虚假分析误导,以至于渐渐冷淡。也盼望读者对于读到的文字,也能多判断是否过于偏激而不能代表全部的真相。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底层 真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