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锐见:什么心理造就美国极端枪手?

2016年06月13日10:10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美国一夜店发生枪击案 50人死亡 美国一夜店发生枪击案 50人死亡

  新浪新闻特约评论员:唐映红 

  昨天,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一家同性恋酒吧遭遇一名具有极端宗教背景的枪手袭击,造成50人死亡,53人受伤的惨剧。事件发生后,枪手的身份和相关资讯被陆续披露。

  从现象上来看,采取极端行为报复社会在美国这样民众普遍持枪社会来说,是一起小概率的极端事件,无论多小的概率,它总会以一定的概率呈现出来。所以,对于这种小概率极端事件不宜作出过度的诠释和解读。道理很简单,由于这种极端事件具有强烈的传播噱头,因此不同的人群注意到它并对它做出不同的诠释和解读都十分正常。但是,由于极端事件本身也具有强烈的感知显著性,因此人们会倾向于高估事件的发生概率,并对它做出过度的诠释。这种过度的诠释在很大程度上会放大极端事件带来的消极社会后果,在一些社会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从心理学角度,人群中人们的几乎任何一个人格或行为的维度都会呈现出相似的统计分布曲线来,这种普遍的分布曲线被称为高斯分布,即大多数人对称的集中分布在平均值的附近,距离平均值越远的人群分布比例越少,但总会一小撮人以极小的概率分布在远离人群平均值的位置。换言之,在一个人群样本足够大的社会里面,总会有一些人在某些人格、行为指标上远远地偏离人群的平均水平。这些人在特异性的情境因素刺激下,就完全可能做出小概率的极端行为来。

  以这次美国奥兰多同性恋酒吧的暴力袭击事件为例来看,什么样的因素会将一名枪手推向极端暴力袭击的途径上。

  根据已经披露的枪手信息,袭击者奥马尔•马汀(Omar Mateen)是一名阿富汗穆斯林移民的第二代,出生于纽约,其父母从阿富汗移民到美国。马汀应该出生在较为优越的移民家庭,据说他的父亲曾经参选过阿富汗的总统。这名出生于美国的“新美国人”曾经有过一段婚姻,他通过网络认识了他的前妻,婚姻开始看起来还不错,但后面就出现了虐妻的暴力行为,导致婚姻解体。他在昨天袭击同性恋酒吧时高喊着ANLA-AHM-AKBAR(意为“真主至大”)伊斯兰礼拜短语。目前暂时没有证据表明他与“伊斯兰国”(ISIS)有什么关联,尽管ISIS迫不及待地宣称与此事有关。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暴力倾向与其人格特质,甚至是先天的人格特质有关。马汀在婚姻中对前妻的暴力行为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可能具有这种潜抑在人格之中的暴力倾向。暴力人格的一种因素是与生俱来的特质,如基因使一个人缺乏同理心,如镜像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使他无法识别他人的恐惧,因而倾向于对待妨碍自己的物体一样对待那些给自己带来挫折感的他人。再例如,一个人睾丸酮的分泌水平越高,暴力倾向也就越严重,所以对待一些具有暴力性侵史的犯罪人的矫正措施之一就是通过注射化学物质来抑制他的睾丸酮分泌水平,这也就是俗称的“化学阉割”。

  暴力人格的另一个因素来自社会化过程中的习得。通常有过被暴力对待的儿童成年后更可能反映出暴力行为特点来,这在社会心理学里被称为“暴力循环”。所以,如果后续的报道披露马汀曾经有过童年的家暴经历,一点也不奇怪。暴力人格也可能来自暴力文化或亚文化的习得。虽然马汀生于美国,长于美国,但他完全可能通过互联网加入到一些具有暴力亚文化特色的组织,特别是极端的宗教组织;或者仅仅是与另一些有着同样意识形态认同的网友的互动也能促使暴力人格的形成。

  当然,一些心理或精神障碍也会表现为行为人更强的暴力倾向来。如反社会人格障碍是几乎所有恶意暴力犯罪的人格基础。如果不出意外,马汀应该具有这样的人格障碍。由于人格障碍者大多能正常地工作、生活,而且维持大体上正常的社会关系,所以人格障碍并不像其他一些精神障碍那样引人注目。根据美国精神病学的调查数据,美国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约在1.7%,大约每59名美国人就有1人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

  造成特异性的极端暴力袭击的因素,除了人格因素之外,就是特异性的社会情境因素。如果说暴力人格是一个行为人做出极端暴力袭击事件的可能性,那么社会情境因素就是促使或诱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重要诱因。

  社会情境因素既可能来自个人的挫折经历。马汀遭遇了婚姻失败,目前尚不清楚这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但类似婚姻失败这样的挫折性生活事件往往会促使一些行为人意志消沉,阴郁,甚至产生自杀冲动。除了婚姻失败,如果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挫折因素的积累,那么压力重重的生活作为一个应激源完全有可能压垮马汀,促使其铤而走险,以某种报复的方式来“自寻死路”。

  例如,遭遇婚姻失败的马汀,完全迁怒于一个同性婚姻全境合法化的社会。他的直男癌,反同性恋倾向,具体而微的挫折感受,也就促使他对一个同性恋酒吧发动暴力恐怖袭击。

  另一些可能对马汀积累挫折感的因素甚至会很微妙。例如,近半年以来美国大选中的“黑马”候选人特朗普的强势崛起,反映了特朗普主义背后社会民众的孤立和保守民意思潮的涌动。那么,对于马汀这样的穆斯林移民后代来说,一个越来越孤立和保守的美国社会,一个高调要限制、排斥甚至禁止穆斯林移民进入美国的特朗普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的社会背景下,他势必会在方方面面感受到被排斥以及潜抑的敌意性偏见。这种日复一日的微妙感受会反方向地将马汀推向宗教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怀抱。

  客观来讲,一旦马汀沉浸在蛊惑暴力、圣战的宗教感中,加上他在生活中遭遇和面临的种种挫折感交织,那么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发动如此令人发指的暴力恐怖袭击。

  既此,造就一个极端抢手背后的心理因素,既与他可能的暴力人格有关,更与他置身的情境以及情境带给他的感受有关。无论是他个人的人格,家庭的养育,学校的教育,网络媒体,社会思潮,宗教教义,等等这些林林总总的因素缠绕交织,形成某种特殊的组合,而这就成为推动抢手马汀悍然发动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恐怖袭击的心理图式。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美国枪击案 凶手 暴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