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一个贪婪的中介

2016年06月18日08:54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原标题:中国知网的垄断地位必须被打破

  中国知网本非一个广为大众所知的数据库,但最近,它的名气却在变得越来越大。今年3月以来,有关学术数据库提供商中国知网涨价,包括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图书馆用不起知网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日前,有律师质疑知网涉嫌垄断,触碰了《反垄断法》高压线,这也进一步激发了舆论对中国知网的热议。

  中国知网,是一个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数据库。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报纸、外文文献、年鉴、百科全书、词典、统计数据、专利、标准、成果、手册等都可以从数据库中搜索获得。抛开西文数据库不谈,仅就全面性而言,中国知网比维普、万方等都较有优势。

  学术研究,数据库的意义非凡。研究的英文是re-search,拆开来解释是re加上search,search的意思便是搜索,而re则是重复的意思,从字面意思组合理解,研究就是重复搜索。这样的解读,虽然失之偏颇,但对于任何一个学术工作者来说,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做好文献功夫,这是最基本的学术入门途径。

  所以,类似中国知网这样的学术数据库,在学术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尽管知网并不直接生产内容,知网通过各种渠道从期刊、个人、出版社等地方搜集论文数据,然后转而售卖给高校、企业和个人用户,担负着为研究者提供数据和文献的功能。所以,本质上知网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的中介。

  中介本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性价比。但前提是,中介的市场必须是开放的。比如电商,除了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也可以加入竞争;比如社交媒体,作为最大的信息中介,微信虽然占有率极高,但并不意味着微信是垄断的。但反观中国知网,其官网上写着“我国唯一经国家批准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的标语。长期关注反垄断的邓志松律师表示,广电总局官网等资料中并没有批准中国知网作为唯一能够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的文件。因此,他据此质疑,有关部门很可能利用其行政权力,直接指定中国知网为独家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

  在许多学术数据的搜集上,知网在事实上都处于垄断地位,而凭借此地位,从2010年开始,知网针对高校用户的报价以每年10%以上的幅度上涨。知网对武汉理工大学的报价,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2014年知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从原来的40万元涨到70万元。对于这些疯狂的涨价,知网却始终不予回应,表示没有时间解释此事。该种态度,理解为蛮横并无不妥。

  依垄断之地位,对期刊收购价格保持不变,对个人数据压低收购价格,却在售卖时频频提价。从市场规则的角度切入,知网的行径涉嫌利用垄断地位渔利。而学术数据作为一种研究必备,在整个传播、交易过程中,最终要考量的是便利性和广泛性。从这个角度出发,皮球又被踢给了主管部门。假如不是主管部门提供了实质上的垄断状态,那么也就不会出现中国知网这么贪婪的中介了。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权力 资源 中国知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