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什么会买保健品上当?

2016年06月20日07:57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昨天是父亲节。广州82岁退休老人温伯平时独住,买个小菜也要讨价还价,一分钱分成两瓣花,就这样,4年来却花了20万元购买保健品。这些保健品大多价格虚高、夸大功效,但任凭子女怎么劝,温伯就是难以收手。他自己也坦言,这几年来吃保健品,并不觉得身体有好转, 但是“因为寂寞,又有钱,买保健品是希望有人多陪陪自己”。说到底是子女对老人平时关心不够,才导致这些老人受骗上当!受骗问题由此变成了一个亲情问题, 在父亲节这天引爆了网友热议(昨日《广州日报》)。

  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 消费占了五成以上。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不少老年人购买了来路不明的保健食品,花了很多 冤枉钱不说,还可能耽误了治疗,影响健康。去年西安有一位72岁老人,花8000多元买回“国珍”系列保健品,并按照宣传册上的使用方法,把保健品当饭吃,“绝食”5天后,发烧39℃,被紧急送进医院重症室抢救。看了如此极端的例子,若你家里也有爱买保健品的老人,并且至今“安然无恙”,恐怕都要说一声菩萨保佑。

  老人缘何上当?骗子又何以得逞?这种事,不能光怪老人家心软、上当。不到老年,一个人很难明白肌体功能变差、周身是病之后,人内心的那种绝望之下的求生意志。病急乱投医也好,烧香拜佛也罢,很多时候,花钱买的是一个心安。老年人,面对生命渐渐枯萎,总觉得不能坐以待毙。总要做点什么,才不至于无动于衷等死,对自己有个交代。至于做的是什么,是买保健品还是去庙里捐钱,并不重要。

  另一方面,我觉得也不该把所有责任推到子女身上。老人受骗上当买高价虚假保养品,究其实质,就是商家坑蒙拐骗、商业欺诈,怎么一下子却又转化成亲情矛盾,让子女无端“躺枪”? 老人是有独立人格和民事能力的成年人,也有这样那样的弱点。这一点上,没有必要把老人家“幼齿化”,他就是不明事理、寂寞,或者存在一些性格弱点,就是吃再多保健品,你就是天天看着管着,他也还是要买——— 花自己的退休金,你管我作甚?你看,老人交了智商税,非得还要说寂寞,子女何辜?

  况 且,那些骗术、套路,都是经过“高人”设计好,一步步请君入瓮,就算老人是高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就算平时再如何聪明伶俐,也很难招架。抓住老年人情感 软肋,不断给老人灌输:辛苦一辈子,自己要对自己好点;或者把几十甚至上百老人家集中在一起,隔离加集体“催眠”,造成一种骨牌效应———人家买我买不会 吃亏,别人买我不买点不好意思。精神控制之下,想不买都难,更何况买回来的还是三无产品,不开发票,死无对证。想告,我看你怎么告?

  市场上出现圈套陷阱,只能规范市场,抓骗子打奸商,而不能抓“傻子”,更不能拿“傻子”的子女背黑锅。这是一个市场问题,不是一个家庭问题,放在父亲节来讨论,不大合适。 □果冻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保健品 老人 骗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