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也有梦想,图书馆理应接纳

2016年06月21日07:43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上周,有网友发帖称在深圳坪山新区图书馆遇到了多名“流浪人员”,身上有异味,引起网友热议。馆方对此回应称, “流浪者”身份不实,而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会平等对待每一名读者,不拒绝任何人进馆阅读,但会善意提醒读者注意卫生。图书馆方面的回应,令许多人拍案称 道。

  事实上,类似坪山新区图书馆的回应,早在2年多以前的杭州新图书馆,已经发出过。不过,类似声音的再现,还是让许多人的内心感 到温暖。当然,叫好者也许并不是坪山新区的居民,无需面对与流浪汉同处一室的场景。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亦表示,遇见卫生情况不太理想的读者,会提醒他到卫 生间洗个手。而这只是基于保护书籍的考虑,避免读者破坏了书籍,对他人阅读造成影响。可见,工作人员的考虑周到并且专业。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做法,捍卫了图书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最大价值:既能提供书籍、知识、信息,又能提供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服务,背后是包容与平等。由此可作出这样一种解读:深圳人或者说大城市的人,对于财富、地位、身份的差异容忍度比较高。

  当 下,房子、车子、衣服、工作、收入、手机,几乎我们数得出来的东西,都具有鲜明的社会身份的辨识功能。也正是一些网友借着衣着来判断和定义哪一些人属于 “流浪汉”。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我把你定义为流浪汉,实际上就是一种人为划分的社会区隔,这种区隔所导致的社会后果便是“他者的诞生”。

  在深圳这样一座短时间内崛起的城市,其成功的秘诀离不开对竞争意识的推崇。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毗邻香港,这些要素导致深圳人乐意接受竞争带来的差别,也乐意承认竞争导致的不平等。而将“流浪汉”视为“他者”,作为一种另外的存在,意味着我、你和他不能彼此沟通,不能一起生活。我们跟他们望得见彼此,却无法理解和认同彼此。这是一种城市内部的分离,也是一种社会认同的撕裂。消除这样的撕裂,之于今天的深圳,拥有的意义几乎不可估量。图书馆对“流浪汉”的接纳,无疑就在试图消除这种撕裂。

  深圳之所以一直活力四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座城市拥有充足的包容。包容不是承认一切不平等,包容最大的意义在于给予所有人机会,承认所有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社会阶层愈加分化的背景下,底层民众对于平等的向往,对于同一社会成员资格的追求,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刚需。工作、生活乃至飘荡在深圳,什么才能够建立起我们内心与这座城市之间的关联?其中,图书馆、博物馆不含任何身 份歧视的开放准入,就是一种重要的建立城市认同的途径。对于很多人来说,进入图书馆的权利就是梦想扬帆的起点。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脍炙人口,鼓舞了多少深漂一族的话,早已根植入深圳这座城市,并与这座城市的精神相融。深圳坪山新区图书馆对流浪汉的接纳,只不过是对深圳精神的一次再阐释。

  可以说,在知识的供给上,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上,深圳只不过是延续此前的惯性。而只要深圳能够持续保持这样的包容姿态,你我在深圳是什么并不重要。无论你是企 业高管还是一般职员,无论你是街头流浪汉还是失败的创业者,重要的在于这座城市里没有“他者”,重要的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深圳梦”。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歧视 图书馆 流浪汉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