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中国城市的良心呢?

2016年07月11日11:19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原标题:中国城市的“良心”何以难建?

  作者:王兴康

  来源:公号“经济学家告诉你A”

  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最近,中国不少地区大雨滂沱,正是检查相关城市有否“良心”的大好时机,可惜,看到的结果却是长沙沦陷,南京沦陷,广州沦陷,无锡沦陷,武汉沦陷……

  不止此也,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暴雨来临许多小区积水成河,城市内涝成灾已成常态。区别仅仅在于,雨水大点久点内涝严重点,雨水小点短点内涝轻微点。

  为何中国城市的“良心”如此难建?

  客观地讲,建设良好的城市排水系统是项大投资,动辄几亿几十亿,而大暴雨往往几年一发,算下来投资一项良好的排水系统往往“规模不经济”。好比春节期间,回家人口剧增,火车票需求剧增,但全国的铁路与火车不可能以春节期间的运量作为标准来修建,毕竟春节每年只有一回,仅仅那么几天。又好比中秋时节,吃月饼成风,但中秋一过月饼需求立马烟消云散,所以,月饼商家不可能以中秋期间的需求标准来安排设备与人手。

  暴雨频发可能较小,一方面使得修建良好排水系统显得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难以及时检验处于地下的排水系统的功效,这是中国城市“良心”难建的一个客观原因。

  但环顾世界,例外也不少,比如日本、法国、加拿大、德国、美国等国的城市便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为何人家的城市会有“良心”?

  这仍然是一个规模经济的问题。比如在农村,由于行人、车辆较少,于是农村的道路往往没有车道之分、没有隔离栏、没有红绿灯、没有交警,等等。也就是说,如果把上述交通设施与人力资源的代价分摊到有限的交通流量之上,那将十分昂贵。

  同样道理,如果城市的规模不够大,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不够高(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分别指单位面积人口与GDP),那么,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也将规模不经济。

  比如至2009年美国全部城市人口2.4亿,占比79%,住在占国土面积3%的城市里,生产了GDP的85%;其中纽约占人口3%,GDP的10.1%(2005年);巴黎占法国人口的18.7%,GDP的28.3%;伦敦占英国人口12.3%,GDP的20%;日本三大都市圈集中全国68.7%的人口,生产了73.6%的GDP,其中大东京地区仅占日本国土面积的4%,却集中了25%的人口,过30%的国民生产总值。到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6.1%,而且城镇人口中算入了大量家庭仍在农村的进城农民工,人均收入不足8000美元,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

  可想而知,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多么悬殊。

  如果建设一套投资相同的城市排水系统,那么,由于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不同,分摊到每个人、每元收入上的代价就不同。于是,日本、法国、加拿大、德国、美国等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较高的城市,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便具备规模经济,他们纷纷建立了良好的排水系统。像中国城市化率较低,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较低,建设高质量高成本的排水系统难有规模经济,良好的城市排水系统便迟迟难以建立。

  进一步要问,为什么人家日本、法国、加拿大、德国、美国等国城市化率这么高,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这么高,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与中国政府主导城市建设与发展有关。户籍、暂住、入学、社保、医疗等政策仍对人口自由流动有种种限制。特别是土地政策对城市发展有较大阻碍,目前城市工商业用地实行政府征用批租制度,农民或居民的土地只有经过政府征用变成政府所有,然后再经过政府拍卖,才能成为城市工业商用地。这种政府垄断土地买卖的政策,使得城市用地难以对现有的工商业机会做出灵敏的反应,使得进入城市工商业的土地资源大大减少。这样一来,人为抬高了土地价格与城市房地产价格,抬高了城市工商业发展的代价。近年来国外机构与企业纷纷撤离中国,中兴、华为、富士康等企业纷纷出走深圳等,很大程度是房价过高引起的。

  工商业土地国家所有不但人为抬高房价,而且还会引起各地政府争相划地、扩地、建城的冲动。一块农村之地一个行政指令便成了城镇之地,一个郊区一个政府指令便可建设为城市,一个湖泊一个政府指令便可围湖建城,如此等等。比如武汉城区,为了获取更多土地拍卖收入,向湖泊争夺空间、争夺资源、围湖建城。新中国成立之初有湖泊127个,目前只有38个,使得湖泊纳水面积下降,这也是武汉此次内涝灾害相对严重的因素之一。

  政府干预投资与生产等微观选择,往往难以形成城市发展、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欧洲早在13世纪开始明确了个人权利,近代以来全面明确土地、资本为私人产权,人口能够自由流动,大面积以契约方式发展企业与市场,组建工商业发展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才实现了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双双提升。而且,城市越发展,对人们越有吸引力,人口会越流入,人口密度越高,市场范围越大,分工效率越高,科技经济越发达,城市经济密度越高。这样,经济密度与人口密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便形成了。

  这就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建有良好城市排水系统的原因。而中国政府参与城市建设程度高,行政干预往往阻碍人口自由流动、土地等要素自由配置,阻碍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的提高,使得建设良好排水系统难有规模经济效应,中国城市“良心”迟迟难以建立。

  武汉告急的背后:卫星图揭示惊心动魄的湖泊填埋进程

  文|付航

沙湖

2000.11.1

沙湖

2000.11.1

2003.3.27
2004.2.27
2009.2.27
2011.7.29
2015.7.29

下马湖

2000.9.21

2016.2.20

未名小湖

2010.11.30

2012.4.26
2013.7.24
2014.7.21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政府 自由 富士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