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加我又删我,互相来伤害

2016年08月10日09:04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原标题:加我又删我,互相来伤害

  作者:麦嘈

  “不要让拉黑你的人占用你的空间,你也试试吧,复制我的消息,找到微信里的设置-通用-群发助手,全选,复制粘贴消息发送就行,谁的名字变色了,删掉就行!”相信不少朋友近来都收到过类似“好友测试”信息。有记者致电微信客服,对方表示网上流传的“测拉黑”群发信息根本就不能真正测试出是否被好友拉黑或删除,好友数量也不决定占用空间的多少,换句话说,清除联系人并不能节省空间。

  俗话说得好,你能够伤害到的人,往往是那个介意你的人。群发测拉黑,真正拉黑你的人收不到你的信,没拉黑你的人却不胜其扰———不仅被你无端骚扰,还为你的猜忌和不安全感所拖累。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为什么那么多人还乐此不疲?

  我相信,迷信“拉黑测试”的人,尤其中老年人中间,还真有一部分人是被“占空间”的说法骗倒的。手机空间就那么点儿(尤其像某水果手机),你想,人情再重要,能比空间重要么?自拍、下网剧,哪一样不占空间。微信设计上有短板,缓存占用过多,一直为人诟病。

  而微信设计上的缺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心理损伤,较之物理不便更甚。比如它过度抹杀了人的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造成了你我之间仿佛很熟的假象。过去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相处方式的多元与社交生活的距离合宜,现在都变成了一句话,“加个微信吧。”问题是,我跟你很熟吗,加你干吗?可是,大家都把加微信变成如初次见面握手、寒暄那样再正常不过时,你不加,显得你另类不合群。迟些删除,总比当面拒绝来得容易,一时心软,埋下了日后打翻友谊小船的“祸根”。

  “拉黑测试”如同虚拟世界上演一出内心宫斗戏,这是社交媒体时代一大发明。说来说去,移动端通讯技术的“双刃剑”,让沟通成本降低的同时,却加重了人们置身人情社会的心理负担。删人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时是缺乏当面沟通,容易一言不合拉黑你;有时是内心腼腆,我的世界你不懂,不希望被别人24小时介入私人生活,活在“朋友圈”这座所谓好友搭建的圆形监狱里。

  其实,对于测与被测双方,反弹太大也没啥必要。说测人者你锱铢必较,被人测了一下就耿耿于怀,还不是小肚鸡肠?真有需要联系你的人,删了你还会加回你,或者以其他方式找到你。离婚了还能复婚呢!加个微信,并不代表两个人就能凝成固若磐石的友谊,删了又加,来回几次,说不定倒加出真爱来。

  说到这里,我倒是有点怀念起电话时代来。那个时候,跟人要家里的座机号码,是多么慎重的一件事。而且,就算给了你号码,也可以佯装不在家不接。到了手机时代,来电显示开始变成一大麻烦,打过去没人听可以,可明明有号码,你干吗不回我?讨厌!到了微信时代更麻烦,加不加,加了开不开朋友圈,随时得罪人。只要一日学不会直截了当说“我跟你不是很熟”、“我的微信只加密友”,互相来伤害只是早晚的事。□麦嘈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友谊 微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