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奖学校和炒尖子生是一个意思

2016年08月11日10:12   信息时报 收藏本文

  原标题:重奖学校和炒尖子生是一个意思

  作者:马志海  来源:信息时报

  《广州日报》载,近日有传闻称,佛山顺德区将慷慨“豪掷”30万元专项高考奖学金,对今年考取全省文科总分第一名的“尖子”梁颖怡进行奖励。此前,东莞某街道也给考取清华北大的高分考生奖励了10万元。政府及社会各界应如何给“学霸”发奖金,成为关注焦点。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得炒作高考状元,但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社会上仍会出现一些追捧高分考生的现象,其中商人们追捧得最来劲,有直接送钱的,有送一套房的,还有让考生戴红花骑大马游街的。有媒体分析认为,商业行为的炒作,实际上和选拔人才无关,和教育制度无关,和激励人才无关,甚至于和高分考生本人无关,剩下的无外乎名利诉求:媒体炒作,要的是“利”;学校配合炒作而提高知名度,图的是“名”。

  但从顺德等地的情况看,似乎并不属此类,而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下属学校的奖励。顺德区教育局表示,30万元的奖金并非奖励给考生本人,而是专门奖励给考生母校的“奖校金”。“希望通过此举,来鼓励学校继续高质量办学。”甚至他们还给出了一个“促进教育公平”的理由,称近年来不少本地的尖子生都流向广州等地的名校,教育部门此次借本地学校的考生考出全省最高分的机会重奖学校,就是为了鼓励本地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尖子生留在本地就读。

  看起来理由相当充分,更何况这30万元的重奖并不是给考生本人,跟炒作状元不是一回事儿。然而不管怎么说,重奖之举,还是脱不了“考分挂帅”、“唯分数论”的色彩。以政府的角色斥巨资奖学校,本身就是以成绩为考核标准。这还是说明,教育部门的政绩观依然与高考成绩死死捆绑,如此,又怎能指望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能更科学?

  说白了,如果教书不与育人并重,如果教育官员的政绩仍需要尖子生来镶金,那么无论是商业化的炒作还是政府对学校的重奖,都与教育公平相去甚远,都是把教育当成获取种种利益的砝码。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高考奖学金 高考状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