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公德,哪来共享经济

2016年08月24日10: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原标题:不守公德,哪来共享经济

  作者:马想斌

  当共享经济被社会与资本追捧时,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当我们追逐新的社会发展机遇时,是否回头留意过社会发展的基石牢固与否,社会公德之上的规则与秩序是否还在良性运转?如果没有共同遵守的公德,哪来共享的经济?

  当“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共享经济在潜移默化间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经济模式被寄予了社会财富增长的希望。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出现了分享出行的“摩拜单车”网络线下服务,只要下载一个APP,就能通过GPS定位找到身边最近的那辆“摩拜单车”,然后扫一下车上的二维码,花1元钱可以骑行半个小时,用完之后只要放在街头,会有下一个用户通过APP来寻找、使用。但是在受到热捧的时候,“摩拜单车”也遭遇了一些尴尬事:有的用户把自行车放到了自家的小区过道里,有的锁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有的放到人迹罕至的草丛中,故意让下一个用户找不到以方便自己上下班时继续骑,还有的更恶劣,直接破坏二维码让别人无码可扫,甚至有的车已经被运到了昆山花桥,很有可能是被偷盗了……

  这让盯着共享经济风口的许多人一时茫然——如果参与共享经济的个体这般自私,那么社会整体就共享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共享经济的模式也会无法继续下去。这是共享经济模式的错,还是共享经济只负责解决经济的问题,而不解决共享时的麻烦?

  我们可以搭陌生人的车,可以请陌生人住到家里,可以去陌生人家里吃饭……我们开始相信形形色色的陌生人,邀请他们进入自己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而言,共享经济不仅是在构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且还在根本性地重新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我们多数时候只看到了它作为经济形态的一面,却忽略了它作为人际关系重构属性的基础,即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信任、规则与秩序。

  人类有分享的需要,互联网又让分享变得轻松高效。当共享经济被社会与资本追捧,且不断复制到各行各业时,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当我们追逐新的社会发展机遇时,是否回头留意过社会发展的基石牢固与否,社会公德之上的规则与秩序是否还在良性运转?如果没有共同遵守的公德,哪来共享的经济?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共享经济 公德 秩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