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月饼:勾人的不是美食而是回忆

2016年09月10日08:46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原标题:校训月饼:勾人的不是美食而是回忆

  作者:墨攻

  继去年中大校训系列月饼刷爆朋友圈之后,今年中大继续推出了独具文化气息的中大月饼。此外,有“食在华师”之称的华师饭堂也沿袭20多年的传统,继续推出了“陶园月饼”,今年还新增了别具创意的水果冰皮。据悉,无论是中大还是华师,月饼均仅在学校饭堂售卖,暂未走出校园。(昨日《广州日报》)

  大致可以下这样一个判断,校园月饼并非媒体报道的这般“勾人”。一方面,校园月饼这种在特定区域销售的特定产品,本身面临的就是一个非充分竞争市场。另一方面,校园月饼的出售有特殊的消费偏好加持,“一口吃掉中大1/5个校训”本身就融了一股子母校情缘在里面。换言之,同等口味和质量的月饼搁跟前,自然母校出品的要排在优先级。

  当然,我也不是否定校园月饼的美味。毕竟,人硬货不硬的话,这生意肯定不会很长久。比如,华师饭堂推出的“陶园月饼”能一卖20多年,这就是品质的证明。不过,客观说一句,如果把这些校园月饼的校园属性和标签去掉,将其混迹于其他口味品质差别不大的月饼中,校园月饼未必能够胜出?不错,我们曾经都是学生,可谁能够分辨出校园味?再说了,校园味又是个什么鬼?

  所以,校园月饼之所以勾人,不在美食,而在共同的回忆和体验。新闻中,校友小吴之所以对中大月饼念念不忘,就在于“元宵节,学校每人给发几只汤圆”、“中秋节,导师拿出月饼和学生分享”这样共同的生活经历。有了这一先决条件,才会想念那满满的校园味、文化味和怀旧感,才会睹物思人,“一吃月饼,就仿佛回到了当年诗意般的求学岁月。”

  说白了,月饼就一媒介,换成其他物件,一样成立。比如我,我不喜欢吃月饼,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校园的想念。我所在的大学,食堂并没有推出过校训月饼,校长为学生集体婚礼证婚、“校园通”公共自行车上马等有价值的事亦未曾经历,但我自能找到回忆触发的“引信”:曾经一起逃课去图书馆,去看N B A比赛,一起在宿舍光着膀子联网打C S……并不是说学校有多好,只是那里有我们共同的回忆与走散的青春。

  当然,同窗之谊和母校之情还有点不一样。一般来说,前者大抵都不赖,但后者就很难说了。同窗之情既可以在拥护学校的行动中建立的,也可以在反抗中构建。而中大校训月饼等的出炉,无疑让校友将来忆母校的时候,多了一个可以言说的亮点,这种创意还是需要支持的。

  至于中秋过后,要不要再放大招,让“月饼炒辣椒”成为时令菜,我想还是算了。第一,这会让人怀疑这是学校在给过期月饼找出路(在我眼里,月饼过不过期,取决于过没过中秋)。第二,月饼炒辣椒,这是怕爱吃辣的童鞋没辣可吃吗?是不是有点厚此薄彼?当然,如果推出的话,赶在中秋前是不是会靠谱一点呢?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中大 校训月饼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