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家乡,郭台铭面临一条深沟

2016年09月10日08:42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原标题:造福家乡,郭台铭面临一条深沟

作者:短评

  昨日,南都报道了著名台商郭台铭心系桑梓,2006年曾捐款千万助力老家新农村建设,钱花了,事却被人办得糊里糊涂。距离当初捐款已经过去10年,郭台铭老家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却欠下外债500多万元,还因经济纠纷被法院将村委账户冻结。一个接受千万善款的村庄,开办了经营事业,几年内却欠下巨额债务,不由得引发舆论的深思。

  2006年7月,郭台铭在市、县、乡三级领导的陪同下,回到其祖籍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参加该村新农村建设启动仪式,并现场宣布捐赠10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启动工作。按照当初的申请计划,500万元应用于葛万村的汤帝庙、三官殿、棋盘院、舞台、牌楼等建设,另外500万元用于3000头猪规模的养猪场建设,配套建设沼气池。时任县台办主任,也是郭台铭的本家郭小平任捐款监督人。

  从结果来看,问题主要出现在养猪场的经营,因为村内殿、庙、舞台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都早已完成,相关的修复和建设成果人人可见。但后500万元承诺建设的沼气池却成了半拉子工程,当时设想的沼气做饭、节省能源美化环境并未实现。甚至,养猪场在几年前被村委会主任郭卫兵私自以每年30万元承包给他人,即便现在猪肉市场很好,但利润却没能进入村里的账户。

  结果不如意,所以才会触发问题。但如果仔细检审过程,就会发现,千万善款的使用存在非常严重的不规范问题。无论是公共设施的修缮,还是养猪场的建设经营,村委会主任郭卫兵都没有提供工程预算、设计图纸、工程决算,也未经过公开招投标,郭卫兵支取钱款都是知会县台办后再出具收条。所以,郭台铭对1000万元的捐款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没有正规发票。

  郭台铭回乡看望,给村里老人发慰问金,为村里公共设施修缮和经济发展做捐助,这是典型的“儒家传统”。在外做官也好,经商也罢,发达之后衣锦还乡,为村里提供一些帮助,这是传统社会中的乡贤做派。不过,郭台铭是一位标准的乡贤,但面对的村庄却不是一个传统的儒家社群。当他捐出款项之后,村庄内部缺乏足够的机制去确保善款的合理使用。或许,传统社会并不讲求透明,但依旧存在一套伦理规范敦促村里的人能够“为民办事”。但在现在的葛万村,原先的机制早已消失。

  待至问题发生,来自媒体舆论的介入又是现代化的套路。预算公开、招标透明、公众监督等等理念,这些都是现代慈善运作的基础概念。很显然,郭台铭的老家葛万村尚未能够完全接受遑论实施这套标准。所以,抱着传统乡情的郭台铭,所面临的是一个与传统社会渐行渐远的老家;公众所期待的现代慈善,距离在葛万村落地为时尚早。传统社会早已逝去,现代慈善还未到来,这就是横亘在想要造福家乡的郭台铭面前的一条深沟。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郭台铭 捐款 现代慈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