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楼市谣言,亟须提升决策透明度

2016年09月13日08:30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原标题:粉碎楼市谣言,亟须提升决策透明度

  作者:南都社论

  9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发布消息称,住建部门已对编造、传播谣言人员所在的金丰易居、太平洋房屋、我爱我家等中介企业正式立案调查,并暂停相关企业涉事部门(或门店)、人员的网签资格。“上海发布”还表示,这部分房产中介企业蓄意编造、传播“房贷新政”谣言,以讹传讹,扰乱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于上海市政府的举动,住建部特意表态支持,并称政府将把那些散布谣言的房地产中介列入黑名单。

  毫无疑问,时下的地产中介缺乏有效规范和行业自律。他们因为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散布“上海将调整银行贷款政策”、“实行认房又认贷的限购政策”等消息,从而推进房产交易量价抬升。行政部门介入调查相关散播谣言的中介,这是极为必要的。如果说上海市政府做得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可能就在于调查的时间略晚,住建部门对舆论影响的评估不足。

  谴责无良地产中介,当然可以占据法律和道德的双重高地。不过,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普通民众,想要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对楼市谣言的生成机制做出有效认知。楼市谣言出现的背景,正是上海楼市历年来“调控严厉”的政策史。以今年“3·25新政”为例,就出现了非本市户籍,购房资格“2年变5年”;二套房首付50%(普通住宅),首付70%(非普通住宅);严禁首付贷、过桥贷等几项重要规定。信贷、购房资格、首付比例,这些重要的调控指标恰恰是政府调控最重要的手段。因此,不良中介恰恰利用政府此前熟练使用的政策工具,配以容易让人信任的变化,来吸引民众的关注和传播继而谋取利益。

  楼市谣言生成机制的第二个要点,则是历年来的楼市调控政策主要是由政府内部进行决策。包括上海市“3·25新政”在内的历次决策,来自公众的参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政策发布的方式也常常很突然,缺乏明确预期。由于缺乏公共意见的收集,缺乏决策的透明度,所以公众一直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这一模式在此次谣言散播的过程中,得到了同样的复制,人们只是被动接受,因为他们已经自动忽略了公众能够参与的可能性。

  此外,社交媒体时代的谣言传播更加广泛、迅速。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给政府辟谣带来了巨大挑战,政府应对谣言能力的提升很可能会遭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困境。所以,从解决谣言的根本之策来看,首先要承认谣言存在的必然性,即谣言不是由社交媒体的属性决定,而是从人类拥有信息传播之后就已诞生;其次要意识到开放、透明的信息环境,才是消除谣言最便捷的途径。举个例子,假如关于楼市重大政策的变化,普通居民都可以有代表参与,那么人们会很自然地选择来自本方的信息源。如此一来,地产中介的妖风也就呼啸不起来了。

  上海市打击谣言散布传播者,这是确保信息传播、楼市秩序的必要手段。但事发地政府更需要认识到,以决策透明重塑信息发布和传播权威度的建设,对于消除谣言更有积极意义。上海市政府果断出击,值得称颂,但有些事情,果断本身并没有太大作用,透明、开放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辟谣 楼市 决策 透明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