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10万+欺骗的老板们,能起诉骗子吗?

2016年09月30日17:09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作者:卫奕奕

  过去两天,对很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来说,是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

  9月28日晚间,“公号刷量工具崩溃”的消息就在朋友圈里快速流传开了;9月29日一早,很多人陆续发现,平时文章阅读量在几万甚至10万+的微信公众号,在这一天都只有几千甚至几百。有的公众号怕露馅,很快就删去了这一天的推送文章。

  9月29日,内容创业服务平台新榜发布文章称,有六成的微信大号阅读数下降,其中有124个账号的阅读数下降80%以上,最高的一个下降了99.88%。是的,前一天这个账号的阅读数还超过12000,这一天只有16。

  微信公众号伪造阅读数并不是什么新闻,自从微信开始显示阅读数,就有了这门生意。无论是运营者还是广告主对此都心知肚明,可这门生意还是越做越大,很多公关知道这是个无底洞,还是心甘情愿的扔钱打水漂。

  说到底,时代变了。

  在纸媒时代,“采编经营分离”还是有操守的媒体不可逾越的一条底线,到了所谓的自媒体时代,这条遮羞布已经彻底无影无踪,很多的公众号已经挑明:“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写软文。”更多的号连写的能力都没有,公关给什么就发什么,付钱即可。

  在这个时代,甚至不需要专门拉广告、跑市场的工作人员,把量刷上去,广告自然就上门了。

  投广告的公关人员不知道数字是假的吗?知道,并且心知肚明。问题是,这年头做出一个刷爆朋友圈的策划难上加难,为了证明自己对公司还有价值,投放高阅读量的自媒体无疑是最保险的。

  公号“冰川思想库”的一篇文章中说到:“当广告投放的直接负责人,目标是对老板有所交代、保证自己升职加薪利益,而不是真正对市场负责时,哪怕自媒体运营者不刷量,他们也会刷,因为不刷可能被老板骂饭桶、连饭碗也保不住。”

  专栏作家魏武挥在他的文章里,将这比作是“骗子”和“假装傻子”的合谋。

  如此看来,在这场合谋中,唯一的冤大头就是掏出真金白银的老板了,他不仅要面对数据造假的公号运营者,还要面对同时在欺骗自己的部下。

  “冰川思想库”的那篇文章甚至还提到说:“业界造假链条已不局限于公号阅读量,也已进入老板的微信朋友圈——花钱买通老板的微信好友,让他们转发特定广告文章并加以好评,让老板看到‘巨大传播威力’、‘第三方好评’后高兴高兴。”

  这一次,潮水退去,“冤大头”老板们该找谁说理去?

  在新媒体时代,数据造假这件事无法禁绝。除了我们看到的公号刷量,最近Facebook也陷入了视频播放量伪造风波。

  Facebook几周前在其“广告主帮助中心”发布了一篇帖子,透露其用户观看视频的平均时间被人为虚增,原因是该公司只计算了视频观看时长超过3秒的观看量。该公司还表示,他们将引入新的指标来解决这一问题。

  Facebook过去两年只将观看量超过3秒的视频列入“平均视频观看时长”这一指标。时长不足3秒的视频观看均未计算在内,因此虚增了平均数。

  有广告商认为,Facebook的旧指标,使他们在购买广告的问题上,可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其实媒体夸大自己的发行量或者收视率来忽悠广告商,这并非新鲜事。

  2004年7月美国报界曝出丑闻,美国发行量排名第六的报纸《纽约日报》发行人路易斯•西托在7月19日因虚报发行量骗取广告而辞职。与西托一起辞职的还有《纽约日报》的西班牙姐妹报《今日报》的发行人,辞职原因是涉嫌夸大报纸发行量,以骗取更多的广告商做广告。西托辞职时承认:“我的做法是一个流氓行动,违反了诚信原则。”

  这两家报纸都受到了广告商的起诉,法庭调查结果发现:《新闻日报》连续3年虚报其发行量。2003年9月,该报宣布日发行量为580069份,实际上虚报了7%的发行量;《今日》更是虚报了19%的发行量。经法院裁定,两家报纸的母公司论坛报业赔偿广告商3500万美元、并用免费版面给广告商作补偿。

  所以,如果“冤大头”老板们咽不下这口气,至少还可以去打官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章第三十条规定:“广告发布者向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提供的媒介覆盖率、收视率、发行量等资料应当真实。”

  其实,刷量造假这事儿并不局限于微信公众号,其他自媒体平台,包括现在火爆的直播平台,都曾被爆出数据造假的问题。在这场疯狂的造假游戏中,如果那些老板最终发现不仅合作方骗他,下属骗他,甚至朋友圈里的“朋友们”也在骗他,是不是该去法庭上讨个说法。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创业 广告商 刷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