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产业政策貌似成功?

2016年10月02日09:19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原标题:为什么有些产业政策貌似成功?

作者:邓新华   来源:公号“经济学家告诉你A”

  上一篇《难以跨越的思维鸿沟:林毅夫琢磨砖,张维迎研究墙》写了市场和政府的差别是算法的差别。

  市场是按价格来计算,故必然使结果指向消费者的意愿;政府干预则扭曲价格,这种算法毁灭财富,会死机。所以,重点不在官员和企业家的素质差异,而在于算法。一个“懂”投资的官员,如果是以个人产权去投资,的确可能被市场算法选择为懂投资的企业家;一个懂投资的企业家,如果去做官搞政府投资,就马上变成了不懂投资,因为政府干预的算法无法算出来谁是懂投资的官员。

  1万个智商150、大公无私的人搞计划经济,和1万个智商80、自私自利的人搞市场经济,谁更繁荣?后者!因为后者会把正确的投资算出来,而前者不能。张五常举过一个例子:两个不精明的人随机开加油站,一个开在公路边,一个开在高山上,前者能赚钱,后者只能倒闭。市场的算法下,不需要你高智商,哪怕你是误打误撞而对的,也能被市场的算法算出来。

  看到很多人说:“张维迎太理想化了,对现实视而不见。哪个国家没有产业政策?”的确,美国、日本、欧洲都有产业政策。问题是,这些产业政策发挥了什么作用?产业政策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并存,但产业政策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就像中国的发改委,空间上和中国的高速增长并存,但发改委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吗?尽管发改委的名字中有“发展”两个字,但它是阻碍发展的。

  经常有人把市场创造的奇迹归功为产业政策。日本的通产省就是一例。日本高速发展,很多人说,通产省规划得好,功不可没。好啊,那就让通产省更多规划吧,结果呢?日本失去20年。

  又比如美国“扶持”硅谷发展的政策,其实只是因为硅谷本身就能发展起来,美国政府只不过适逢其会而已。幸好美国政府只是弱规划,所以并未对硅谷的发展造成太大的破坏,假定把硅谷完全交给美国政府规划呢?那恐怕又是一个通产省悲剧。

  中国的情况很有意思。

  经济学者朱锡庆写过一篇文章质疑比较优势原理,说政府规划也可以人为创造产业的比较优势。他举的一个例子是,他曾参与某个产业园的规划,官员、学者们经过调查、分析,确定了发展某个产业,那个产业真的发展起来了!

  朱锡庆教授搞错了因果。产业园是大幅减税、免税的,干这个产业的企业家们,自然会涌到产业园来。这并非是官员、学者人为制造了产业优势,而是企业家们敏感地找到了税收洼地。

  假定政府不是只在产业园减免税收,而是普遍减税,则更多的产业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有产业园里的产业得到发展。

  同一个例子,视角不同,看到的东西就不同。

  有人说,不是不要产业政策,而是要什么样的产业政策。难道减税的产业政策也不好吗?

  减税,是政府一定程度退出干预,是给市场的算法更多空间。

  对某几个产业减税,多少是一种进步,好过对任何产业都不减税,这是对的。但这不能说成产业政策的成功。

  假如摆脱产业政策的思维,对所有产业减税,会更加成功。

  一个人偏科,数学60分,语文80分,不能说成偏科的成功。

  因为如果不偏科,都努力,数学80分,语文80分,更成功。

  再谈中国的基础设施。

  地方政府受税源的指引,在预期税源充裕的地方搞基础设施,以扩大税源,地方进行竞争,投资者进行选择,这实际是让投资者投票,实际上是部分地向市场的算法让步,所以也呈现出部分的成功。但也有巨大的浪费,因为算法并不充分,主要是供给方竞争不充分。一旦政府离开税源的指引,为了所谓的产业扶持、振兴某地等理由而大搞基建,浪费就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放弃掉了投资者投票。经济学家谢作诗去东北,就享受了车流最少的高速公路。

  不少人以为,私人不会去修路,因为无法收回投资,所以这事只能政府来干。

  他们忘了思考,修路能使土地大幅增值。地方政府修路是亏本的吗?看看土地财政,看看税源的扩大,就明白了。

  假如没有土地管制,私人当然可以通过股份制形式集中巨额资本,买土地,修路,坐享土地增值收益。你以为只有政府会做这个赚大钱的生意?企业家只会做得更好。

  上海英美租界的公共设施、路,就是“地主”们组成的工部局修起来的。

  如果深入理解了市场的算法,就会明白,你以为“市场失灵”的地方,其实可能是两个原因造成的:1、你以为“必要”的投资,市场的算法不认为是必要的,所以市场不去干,实际上它真的是不必要的,这不是市场失灵,是你的思维失灵;2、政府管制的存在,使得市场的算法无法应用。

  林毅夫教授也是看到中国的高速发展和政府的“有为”在空间上并存,所以误以为是政府的“有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他没有看到的是,政府不断走向“无为”,才是过去高速增长的原因。张维迎教授看到了这一点。

  中国的改革不是没有经历反复。但是,一旦政府试图更多“有为”,结果是什么呢?不用说了吧?

  不从算法上厘清思维,就搞不清空间上并存的经济现象,究竟何者是因、何者是果。搞错因果,就会看到很多“成功”的产业政策,然后撰文呼吁,政府受到鼓舞,会搞更多产业政策。

  这是注定要发生的事吗?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产业政策 政府 发改委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