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身体抗争是不是为哗众取宠?

2016年10月03日12:27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原标题:女性身体抗争是不是为哗众取宠?

作者:蓝培源   来源:公号“政见CNPolitics”

  当女性在进行权利表达和政治抗争时,脱还是不脱,这是一个问题。

  不久前,特朗普因被提名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而遭到各种反对。其中,130 名女性在克利夫兰集体裸拍,以艺术之名对其进行讽刺抗议,引来不少群众围观。女性以身体进行权利表达和政治抗争并不新鲜,乌克兰女权团体费曼就没少进行赤裸抗议。不过,这种过于露骨的方式也常被人们诟病收效甚微,并贴上“博眼球”的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的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副教授 Katrien Jacobs 认为,女权活动家所采取的这些抗争方式被低估了。作为一种社会运动,裸体抗议的持续时间虽然短,扰动性却很强,能迅速挑起争论、扩大影响、引起关注。况且,女性以身体和裸拍为媒介进行的表达,恰好体现出反强权压迫与政治抗争之间的紧密联系。实际上,这类女权行动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争取女性权益,还包含着对僵硬的政治体制和逐渐趋紧的审查制度的抵抗。

  身体抗争:女性维权的行为艺术

  女性以身体为媒介进行抗争是一种 “对话美学”(dialogic aesthetics)。与传统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对话美学能打破创作者和观众间的藩篱,将观众纳入艺术创作中,对艺术进行二次塑造。主要目的是在参与中引起观念碰撞、激发讨论,但并不致力于颠覆和重新塑造统一清晰的立场。

  奥塔哥大学的中国研究教授 Poala Voci 认为,中国的女权社会活动家经常采用“轻媒体”形式的行为艺术,如摄影、短片和动画等。因为它们并不致力于构建坚定的观念,所以在引发关注的同时,还能逃脱政府的钳制。这些女性活动家也认为,既然缺乏进行公共游行和抗议的渠道,何不转借行为艺术来对抗权威、表达异议呢?如此还能与更为直接的政治抗争保持安全距离。

  大陆香港:如何 “艺术” 地进行抗争

  借助这些艺术形式,中国的女权运动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抗争?如何适应大陆与香港的特殊政治话语体系呢?Katrien Jacobs 以香港 “占中” 运动和大陆的女权抗争为例,指出在信息时代,这些借助网络的女权主义运动是社会运动的新发展。当传统的社会运动遭遇更为严格的监控和打压时,在网络上以女性身体摄影为载体的异议表达更具活力,且更少遭受迫害。

  旺角女生被性骚扰事件推动香港女权活动家 Glamourita Noir 和 Azure Blue 站在公众面前发声,加上对占中议题和香港普选的关心,她们共同推动 “抗争 • 女身 • 未来” 计划,在网络上发布贴满支持占中标语的背部全裸照。在网站声明中,她们的立场清晰而坚定:我们的目的不仅局限于让女性摆脱游行中的性暴力,打破社会运动中男性英雄主义和女性弱小无力的二元划分;更要促成改变,关照香港的下一代和未来。

  她们的行动引起了很多正面讨论。Azure Blue 在采访中言及其博士论文便是探讨身体表达和性别理论。在此基础上,她想突破理论层面的局限,寻求付诸实践的可能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怀有身孕的她在上传的摄影作品中尤其强调自己的抗争对于香港下一代的意义。

  在大陆,同样的抗争形式早已兴起。2012 年 11 月,大陆的女权活动家在微博上发布裸照反抗家暴,吸引了一部分男性支持者加入抗议。她们的行动使微博成为身体政治讨论的一个重要战场。此前,这些议题大部分只活跃于学术界。

  行动意义:在激发讨论之外引起关注

  半年后,中山大学艾晓明教授助推抗争,借助网络发布了一张右手拿着剪刀的上身裸照,在身体上书写口号支持被捕的叶海燕——一个同样为女权奔走的社会活动家。艾晓明的照片在网上疯传,引起更多讨论。她对自己的行为持有如下观点:既然标语抗议和游行被禁止,至少可以把想法书写在尚可由自我控制的身体上。艾晓明曾采用出版著作、拍摄纪录片等多种方式表达异议。虽然作品多数被禁,但她并没有变得保守,而是更倾向于采取直接方式进行表达。

  以女性身体摄影等 “轻媒体” 方式进行的抗争持续性弱,且其保守反对势力并未消减。但这些行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激发讨论和回应,更能彰显她们对社会政治压迫的关切,并引起大众对政治抗争议题的重视和支持。除了通过网络表达意见,中国的女权运动者还经常采用不定期的 “游击战” 行为艺术进行抗议,走上街道,打破政府对公共空间游行示威的禁令。这对一个审查力度逐渐加强和政治语境日益严苛的社会来说,更为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女性 权利 政治抗争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