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观察:花纳税人钱的诺奖级实验,只剩滩口水

2016年10月12日16:32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新浪新闻特约评论员 斯远(媒体人)

  与论文发表之初的热闹一样,这些天,韩春雨的身边依然热闹,甚至更加热闹。只不过,原先的赞美、惊叹,变成了质疑、不满。

  11日,13位国内学者实名表态,他们的课题组经多次努力后,仍无法重复韩春雨的NgAgo基因剪切实验。

  此前,韩春雨曾与媒体“对赌”,如果有学者实名质疑,那他也会公布成功重复了他的实验的学者。而当13名学者实名亮相之后,韩春雨却食言了。他只是请求“大家再有一点耐心”。还说,别人重复不了,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

  实际上,自从5月底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以来,韩春雨一直处于“一个人的战斗”状态。他要么“舌战群儒”,坚执己见;要么不屑一顾,“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舆论纷扰中,他身后的河北科技大学,则安之若素,并无任何声音发出。

  据披露,知名学者饶毅、邵峰9月7日即向河北科大校长发出电子邮件,建议校方成立专家委员会核查韩春雨实验成果,也长时间没有回应。直到二人寄出挂号信,才在10月10日收到学校发自9月28日的简略回复,表示“学校将认真考虑您们的建议”。

  河北科大的含混态度令人费解,其一拖再拖、始终保持沉默的做法也不免让人怀疑其解决学术争议的诚意。

  大学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根据教育部从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之规定,高等学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调查处理。尽管目前还难以判断韩春雨是否涉嫌学术不端,但其所在的河北科大有责任、有义务尽快启动相关调查程序,回应公众质疑。

  韩春雨曾在接受《河北日报》采访时说:“这里不仅给了我实验室,还提供了25万元的学科建设资金。在我决定在Ago上‘搏一把’的时候,又提供了另一笔科研经费。加上我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有约40万元可供自由支配的资金。”而作为公立大学的河北科大资金来源多为公共财政。故此,可以认定韩春雨的科研经费基本上来自于纳税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黄志伟在接受新浪新闻采访时表示,全球很多实验室投入了时间、精力、上亿的经费,却都无法复制韩春雨的实验结果。当然,科研不代表必须成功,允许失败。但是,这些实验室都是按照公开发表的论文,复制韩春雨的实验,所以无论是韩春雨本人还是河北科大有义务给公众、给学术界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当然,严肃的学术调查迟迟不能启动,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学校已经深陷其中,甚至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这其中,不仅有颜面、形象的考量,也意味着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韩春雨“诺奖级”的论文发表以后,各种荣誉与支持纷至沓来。据披露,韩的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入选河北“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投资2.24亿的河北科大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也已启动“。这样的大手笔投入与巨大荣誉,一旦遭遇狙击,则自然让河北科大势成骑虎,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均难以自洽。

  在学术上,此事关乎中国学术生态,关乎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与国际形象;从公共领域来看,此事也关乎纳税人的税金有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无论阻力有多大,都不应该成为藏着、掖着、躲着,乃至死硬僵持、拒不启动调查的理由。

  当今之计,指望河北科大单方面进行调查恐怕已不现实,当地相关学术主管部门似应及早介入,以权威的后续调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尽快得出严谨的结论,给社会公众一个交代。

  事实上,已经生效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已有相关规定。其中第三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推诿塞责、隐瞒包庇、查处不力的,主管部门可以直接组织或者委托相关机构查处。”第三十八条规定,“高等学校对本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未能及时查处并做出公正结论,造成恶劣影响的,主管部门应当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并进行通报。”还有,“高等学校为获得相关利益,有组织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主管部门调查确认后,应当撤销高等学校由此获得的相关权利、项目以及其他利益,并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相关办法的规定已经十分具体,也具有强大的威慑力,这些规定能不能如愿落实、树立权威,并成为规范学术行为的“硬约束”,惟愿有关部门从韩春雨开始。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韩春雨 NgAgo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