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已变,新加坡还能继续大国平衡吗?

2016年11月16日09:58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原标题:形势已变,新加坡还能继续大国平衡吗?

  作者:赵灵敏 来源:公号“世界灵敏度”

  因为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中国官方和媒体前一段时间罕见地公开对新加坡表达了不满和愤怒。新加坡则深感委屈,认为自己遭到了误解,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解释和抗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理据,就是新加坡实行大国平衡战略,对中美一视同仁,在南海问题上,新加坡敦促中国遵守国际法,同时也批评美国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没有选边站。

  此外,新加坡还强调自己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独立国家,并非华人国家,不存在因此而产生的对中国的特殊亲近;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对新加坡的生存和安全至关重要,新加坡再三强调遵守国际法只是在阐述自己的原则,并没有针对中国的意思……

  从新加坡的立场看,这套逻辑是可以自圆其说的,新加坡当然也希望中国能接受这套逻辑,不再迁怒于自己。然而从后来官方媒体和军方人士的表态来看,中国并没有被新加坡的这套逻辑说服。

  而从现实的角度看,虽然过去几十年新加坡从大国平衡战略中获益良多,但这一战略的基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中国,新加坡也不再是过去的新加坡,一味照搬过去的说辞和做法,无异于刻舟求剑。

  01.平衡是高手的游戏

  大国平衡的关键是平衡,而无论从物理运动、人际交往还是国际关系的视角去看,平衡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人人都想平衡,但失衡却是常态。

  这是因为平衡要得以实现,需要具备几个苛刻的条件:“平衡手”自身有特殊的实力,被各方广泛接受;有高超的技巧,能够拿捏好分寸,在不得罪和激怒任何一方的情况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各方出于种种考虑愿意被平衡,认可“平衡手”左右逢源的努力,不会轻易打破平衡。过去几十年,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这些条件大体都具备。

  毫无疑问,新加坡今天所拥有的国际地位,离不开李光耀个人的能力和贡献。李光耀是世界级的政治家,他对新加坡的贡献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将一个主要人口是苦力的小型货物转运港口,治理成廉洁高效、法治严明的全球知名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实现了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跨越;从民主到全球治理,从印度的未来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他都有自己明确清晰、富有洞见的看法,从而大大提升了新加坡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评价说,“李光耀是美国必不可少的朋友,主要不是因为他所代表的权力,而是因为他那非凡的思维。他的分析非常好、非常有深度,以至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认为同他会面是接受启迪的一种途径。

  在具体的国际政治操作上,李光耀很清楚平衡的界限在哪里。他坚持给在新加坡涂鸦的美国少年施以鞭刑,但在邀请美国军事力量留驻新加坡的问题上从不含糊;他也会批评中国,但会在政治风波后的1990年和中国建交,并批评香港民主派没有现实感。显然,他分得清什么是对方的核心利益,什么是次一级的利益,哪些是可以碰的,哪些不能碰。这种判断力是“平衡手”最核心的竞争力。

  事实上,由于平衡不易得,古往今来能玩转平衡的都是国际关系顶尖高手,稍逊一筹都不行。比如在英俄法奥意之间玩弄“五球不落”游戏的俾斯麦,在苏攻美守的形势下择机和美国建交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冷战时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的铁托。

  因此,新加坡在国家治理上的成就,李光耀的个人魅力带来的别国对新加坡的认可,加上高超的国际政治手腕,是新加坡能玩转大国平衡的根本原因。但现在,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出现了褪色,使得平衡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02.李光耀无可替代

  首先,李光耀已经在2015年3月去世了,伴随他离去的,是不可复制的洞察力和国际影响力。对今天包括中美在内的各国领导人来说,李光耀很可能是从年轻时代就耳熟能详的偶像级人物,自带光环,他们愿意倾听他的意见,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也会因此给新加坡留有情面。

  李显龙对他们来说就陌生很多,因此更多时候是公事公办。不仅如此,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今天的新加坡治理团队,手法显然比李光耀时代要粗糙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同一个大国平衡战略,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就拿中新围绕着南海问题的争端来说,中国认定南海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本来就对仲裁及其结果很恼火,仲裁结果发布后,中国外交左拉右打,使得包括美国日本菲律宾在内,绝大部分国家在此问题的表态都很克制,因为大家都明白,事情最终还是要靠谈判来解决。

  在此敏感时刻,新加坡却一再挑起火头,敦促中国尊重国际法,排除故意为难和对抗的因素,至少在策略上很不明智,这样做除了惹怒对方,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历史上新加坡虽然因为麦克菲案和美国有过龃龉、因为毒贩死刑问题和澳大利亚闹过不愉快,但这些事情的份量和南海问题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新加坡还指责中国分裂东盟,但归根到底,东盟的团结是东盟10国的事情,并非中国的责任,新加坡在此问题上指责中国,就像中国网友指责是新加坡的邀请导致美国重返亚洲一样不切实际。

  新加坡也反复强调自己不是华人国家,暗示中国民众以亲戚的标准要求自己是自作多情,这确实是实情;但另一方面,你也很难想象新加坡今天在中国所拥有的巨大利益和中国把它当亲戚看没有任何关系。得了好处就不吭声,出了事就撇得干干净净,这种不够诚实的做法也是很多中国民众反感新加坡的重要原因。

  03.新加坡的危机

  其次,新加坡自身的发展成就正在面临考验。一方面,新加坡新一轮的经济转型前景不明朗。今年前三个季度,新加坡GDP连续负增长,特别是第三季度环比下降4.1%,是自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表现最差的一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表示,并不期望本国GDP增长在2017年出现显著回升。经济短期的下跌并不可怕,但数据也显示,近年来新加坡经济增长中来自创新和科技等方面的动力缺乏,显示经济转型的前景并不明朗。而经济上持续的成功对新加坡的国际地位和维持对人才的吸引力至关重要,这是新加坡和中国的重要不同点。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文化上的积淀非常深厚,海外华人和一些外国人心系中国,主要也是因为这种文化上的向心力。而新加坡是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小国,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仍在建构过程中,人们到新加坡去工作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种种现实的好处。

  因此,新加坡要维持吸引力就必须创造奇迹,不断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不能出错。过往正是因为新加坡在经济等硬实力上有卓越表现,当它说什么或试图充当“平衡手”时,人们才愿意倾听,这和很多人把比尔·盖茨和马云的话奉为圭臬是一个道理。从这个角度看,经济持续低迷对新加坡充当“平衡手”肯定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新加坡面临领导力衰退的现实风险。新加坡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领导力的成功。李光耀是世界级的政治家,他出现在新加坡从概率来讲是一个奇迹和意外;李显龙的领导力不输于同时代的西方政治家,但他毕竟没有经历过太过严酷的政治历练。

  自2004年以来,李显龙担任总理已经超过12年,近年来在多个场合表态2020年大选后交棒,但迄今为止,内阁一些关键职位仍由李显龙同辈的资深部长们担任。而新加坡之前的两次领导人交接,吴作栋和李显龙都曾在副总理、财政部长、国防部长等关键岗位上经历了长期的历练,政治经验很充足。

  这次的混沌状态持续了这么久,说明目前内阁里并没有众望所归的人选,决策者左右权衡拿不定主意,还在犹豫中,这给新加坡的领导人培养机制敲了警钟。而不管未来定下来的领导人是谁,他的学习期注定将非常短暂,在李光耀已经去世、新加坡面临多重挑战又不容犯错的情况下,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新加坡大国平衡的空间遭到压缩。过去中国因为自身实力的局限和韬光养晦的考虑,愿意被新加坡平衡,任其在中美之间上下奔走渔利,对新加坡一些损害中国利益的做法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近年来,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伴随着国力的上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顺从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一再警告周边国家不要“以小欺大”。

  而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周边小国,长久以来一直有一种小国的特殊心理,那就是你不可以对我不好,你对我好是应该的,而不管我怎么对你不好,你都不应该和我计较,应该无条件让着我,包容我,你一旦还手就是欺负我。事实上,这种心理不但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有,香港、台湾在处理和大陆的关系时也有,它忽略了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调整,有一种弱者的有恃无恐,自信强者不能把自己怎么样。这往往会导致误判。

世界灵敏度世界灵敏度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李显龙 新加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