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怎么扶贫最后都还是贫

2016年11月19日10:24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原标题:有的人,怎么扶最后都还是贫

  作者:仲三 来源:公号“不是官话”

  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撰写了题为《精准扶贫中,自强感恩教育要跟上》的文章,指出了当下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痛点。个人认为说得很实在,我们在扶贫工作也确实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我们单位的挂钩扶贫点是一个山村,该村有10个村民小组,单位挂其中的3个组,加在一起有70多个建档立卡户,单位领导每个人挂两户,普通职工挂一户,大家都管挂钩户叫“亲戚”,也就有了“走亲戚”“帮亲戚”的说法。

  我的“亲戚”家里有五口人,一对将近四十岁的中年夫妻,上有年过花甲的老母亲,下有正在读书的两个孩子。为了叙述方便,就管这家的男主人叫老刘吧。

  因为在山区,交通不便利,耕地很少,可以发展的产业也就不多,村民开始只靠种点薄田和捡点山货维持生活。后来,陆陆续续开始有人外出务工,有力气的出力气,有手艺的靠手艺。

  不过,生活环境闭塞,受教育程度很低,村里还养成了嗜酒、赌博的不良风气,尤其在酒上,可谓男女老少都好之。有了钱就惦记买酒喝,开始是喝山村里自己酿的酒,后来爱上了喝啤酒。他们喝酒不分时间地点,哪怕要赶着收粮食,也照样是喝饱了再去,实在喝醉了不能动,就拖延一天。

  我第一次见到老刘的时候,他的脸就是红扑扑的,满口的酒气。见到我的第一反应,他用牙开一瓶啤酒递过来,非要拉着我一起喝,还不住地对我说:“有了你们这些‘亲戚’,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以后更有钱喝酒了。”

  通过几次走访和打电话,我逐渐了解了老刘家的情况。他家主要的开销就是正在读书的两个孩子,大的在镇上读初二,小的在村里读小学四年级,两个孩子每个月的生活费加在一起还不到一百块,都是靠着营养餐补助等惠民政策来维系。老刘说,如果孩子上学不是有“国家帮养着”,根本不会让孩子继续念书。

  加上还有劳动能力的老母亲,家里三个劳动力守着几亩地过活,每年种两茬玉米,产量不多,收入很少。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还要买酒,钱根本不够用。

  问他未来的打算,老刘说,孩子读完初中就不能读了,因为要开始交学费了,而且高中在县上,生活费太高。让孩子回来下地干活,多了两个劳动力,日子就会更好一点。

  问他为什么不出去找点活做,现在镇上、县上的不少企业都在招工,每个月还是有1400元左右的收入。而且其他村民小组在搞易地扶贫搬迁,盖房子也需要人手,每天供两顿饭,还有四十元的工资,也还可以。老刘只是笑着说:“不想出去,懒得去。”

  问他需要我们这些“亲戚”做点什么,他还是笑着说,不想麻烦你们太多,就是逢年过节多来看看,给我们点喝酒的钱就行,如果不好直接给钱,看我们的时候直接买酒过来就行。

  不久之后,因为测定为滑坡隐患点和民居多为危房,这个村被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点。按照政策,每个建档立卡户都会获得一笔补助金和银行提供的分二十年还清的无息贷款,新居的选址和规划都由政府统一来做。最主要的是,新址交通便利,不久还会建一个种植基地,解决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

  但大多数村民不想搬,无论上门做多少思想工作,就是不搬。我去问老刘的意见时,他也是摇头,他说:“现在过得好好的,不想折腾了。再说,盖新房子光政府补贴那点根本不够,还要自己筹款,将来还要还银行贷款,这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我给他讲了好多搬过去的益处,但他就是不为所动,最后撂下话来:“让我们搬也行,除非说贷银行的钱将来不用还,还有盖房子差的那部分钱让政府帮着出,让‘亲戚’帮着出也行。”说完,就自顾自地喝起啤酒来。

  后来我在电话里还是劝过他很多回,让他配合政策搬家,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整个小组只有两家愿意搬,但看到别人不搬,自己也就不敢当出头鸟了。村民的思想工作至今还未做通,听过挂钩的副县长以及本镇的党委书记都跑过很多次,也算骂不还口、苦口婆心,照样没有成效。

  职责所在,我还在做老刘的思想工作。甚至说了些气话,告诉他不能这样过下去了。村里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包括酗酒、赌博、打架斗殴、近亲结婚等等,这些对孩子未来的生活都很不利;为了孩子着想,也该有所改变。老刘说:“我家的事你别管,我家的孩子也不用你们操心,我们过得好着呢!”之后再打电话,老刘几乎不接了,单位组织去看“亲戚”的时候,老刘也不愿意和我说话。一问其他同事,大家都有类似遭遇,也在为这事儿犯愁。

  忽然就想起了韩非在《显学篇》里说的那番话(大意如此,古文翻译为白话文未必到位):如今的学者一谈起治理国家的问题。总说,给那些贫困户一些土地,以充实他们匮乏的资财。现实的情形是,和其他人条件差不多,没遇上丰年,没有额外收入的利益,但有的人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到自给自足;这不是因为勤劳,就是因为节俭。和其他人条件差不多,不存在荒年、大病、横祸、犯罪等问题,却独有他陷入贫穷;这不是因为奢侈,就是因为懒惰。奢侈而懒惰的人会贫穷,勤劳而节俭的人能致富。如今君主向富人征收财物去散给贫困户,这是夺来勤俭节约者的财物而送给奢侈懒惰的人;这样还想督促民众努力耕作,省吃俭用,就根本办不到了。

  说得好透辟啊!韩非2000多年前说的话,过了2000多年还适用呢。真不知道,我们是该钦佩韩非子的先见之明,还是该反思自己周边人的“老死不长进”(不单指贫困户,包括我们这些扶贫干部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扶贫 贫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