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比卡斯特罗强在哪儿?

2016年12月01日10:27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原标题:告别卡斯特罗,想起了李光耀丨世界灵敏度

  作者:赵灵敏 来源:公号“世界灵敏度”

  最近为了写关于卡斯特罗的媒体文章,重温了国际共运史和战后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史,有这么几点感受:

  一、世界对卡斯特罗的评价褒贬不一,这不是孤例,而是那一代经历了血与火的领导人身后的普遍现象。李光耀、阿拉法特、戴高乐等人,都是如此。他们经历过极端复杂政治斗争的洗礼,往往是某一个国家的“国父”或独立运动的领导人,这样的人,会有一种百无禁忌、自信洒脱的气概,讲话直言不讳,想什么就说什么,不会考虑“政治正确”,争议往往就是这么来的。另外,他们一般都坚信国家没有他们不行,对一切哪怕是善意的规劝和和不同意见都必欲除之而后快,这样一来,名满天下之余,谤亦随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应该超越大胡子、头巾、军装、雪茄、女人等表面符号,和民主独裁的截然两分法,回到他们当年的出发点,探寻那些任性拉风行为的真正指向和归宿:它们是促进了当初设定目标(比如独立,民主,没有剥削压迫,等等)的实现,还是相反?

  二、卡斯特罗做了很多极左的事情,在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包括反对物质刺激,强调“道德动力”,取缔逮捕小贩,实行劳动军事化,把国家变成了一个大军营,旷工、迟到早退以及磨洋工等等都成了由“战场纪律”处置的严重问题。今天我们觉得已经很荒唐离谱的苏联模式,因为承认物质利益、科学技术和价值规律,卡斯特罗居然觉得不够社会主义,是修正主义。不仅如此,在苏联解体、中国改弦更张的情况下,古巴居然把很多极左的做法坚持到今天,这是古巴到今天依然贫穷、物质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

  卡斯特罗的这些做法,有所谓“改教者往往更激进”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不过归根到底,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的。1960年代是一个把革命当饭吃、意识形态挂帅的年代,充斥着躁动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气息,很多人幻想着通过游行和示威就可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世界各地都为激愤的青年人而头痛。韩国学生在反对李承晚的独裁,法国青年在街头支持文化大革命,东欧各国掀起了对苏联占领的反抗。

  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刚刚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充满着历史得以重写、人定胜天的激情,这使得他们在毫无基本的经济知识和经济经验的前提下,却深信自己可以忽视甚至战胜客观规律,建设一个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后盾,没有剥削压迫的崭新社会。这种平地生造一个完美乌托邦的心理,在那个时代很普遍。革命浪漫主义和人性的阴暗面结合在一起,再加上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的客观规律,在很多国家酿成了惨烈的悲剧,其恶果至今犹存。

  三、卡斯特罗没有重蹈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等同辈不得善终的覆辙。他带领古巴在美国的眼皮底下熬过了苏联解体的艰难岁月,并在晚年等到了美古关系的改善;他自己在安详中平静离世,得享高寿。这样还算不赖的结局,终究来自于他多年种下的善因:他不搞个人崇拜,子女没有做官和经商;物质虽然短缺,但官员和人民同甘共苦,没有特供,一些政治局委员下班后经常到街上同邻居们聊天说笑,公车准允民众搭顺风车;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没有发生大规模人道危机;不阻止人民投奔美国,偷渡被遣返的也不会遭到惩罚……

  卡斯特罗推行的各种政策中,最特别的就是这部分。很多同时代的领导人,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却做了很多损害人民利益的事,甚至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新一轮革命的对象。“为人民服务”只是漂亮口号,揽权、敛财、排斥异己才是实质,所谓的“社会主义”往往徒有其表,更多是腐败和特权。卡斯特罗在这些方面的很多做法,却是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实质在里面的。

  过去几十年,因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以及揭发出来的那些令人难堪的细节,使得社会主义的信誉在全世界几近破产。但近年来,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全球范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的名声正在恢复。桑德斯在美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尽管和古巴的模式大相径庭,但同样强调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要求政府制约资本,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显然,那些被全球化列车甩下来的人,正在发出声音,聚集能量。未来,以平等正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可能会俘获越来越多人的心。而从人性来讲,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也是唯一有可能和民主、自由相抗衡的普世价值。

  四、在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那一代领导人中,李光耀是万中无一的例外。可以说,没有李光耀就没有新加坡,李光耀也是从血与火的斗争一步步走出来的,但他始终没有被那股革命浪潮裹挟。在当时“依附论”、“殖民主义”等论调甚嚣尘上的情况下,李光耀显示出了务实的一面,他认为:“反正新加坡也没有天然资源可供跨国公司‘剥削’,有的只是勤劳的人民、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决心做到诚实称职的政府。我们的责任是为新加坡200万人提供生计。如果跨国公司能让我们的工人获得有报酬的工作,并教授他们技能、工程技术和管理的技巧,我们就应该把它们争取过来。”由于工业基础落后,当时的招商引资根本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几乎是有什么就招什么,能招到什么就招什么。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沿海城市一样,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成为当时新加坡的选择。为了游说美国企业进驻裕廊工业园,李光耀曾亲自访美向美国商人讲述新加坡从小渔村开始的奋斗史。

  窃以为李光耀最厉害的地方,是尽管经历了林林总总的各种时髦思潮,却能始终保持清醒和务实,总能抓住事物和人性的本质,所有的政策和表态,也基本不会偏离这些本质,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和多强的内心啊!既然新加坡一直有着务实、国家利益至上的传统,那就实在不应该在南海这个自己没有多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和中国持续纠缠。新加坡一旦开始被华而不实的理念所绑架,也就离衰落不远了。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新加坡 古巴 卡斯特罗 李光耀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