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聂树斌案平反,作别传统媒体光辉年代

2016年12月05日08:30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原标题:以聂树斌案平反,作别传统媒体光辉年代

  作者:杨耕身   来源:公号“温和而坚定”

  22年之后,聂树斌得到了平反。对于一个早于22年前归于尘士的年轻生命来说,还坚称“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已经显得过于轻飘。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也是更深的羞辱。

  聂案平反,也并不是全无意义。至少对于聂树斌仍然健在的双亲而言,他们有了一个可以告慰在天之灵的方式,也有一个可以告慰自已20年来所受折磨的方式。至少对于中国司法而言,尚能够拥有一次反思的时机(如果他们能这样)。

  不过我觉得此事还有更大的意义,却是对于中国的传统媒体及媒体人而言的。我不知道,在12月2日即“聂案平反”当日朋友圈的大规模刷屏中,关注或转发此事的到底有多少媒体人或有过媒体经历的人。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怀以一种更复杂的情感来加入刷屏队伍。但有一点可以确信,许多人自觉不自觉中,都在以“聂案平反”寻找对于媒体的存在感或价值感。

  比如《南方周末》微信公号第一时间推出了“南周12年追踪:聂树斌终无罪”的文章,历数其自200年起近12年来共刊发的报道与评论文章,这则公号获得了10万+的阅读;

  比如《新京报》通过沸腾、新京报传媒研究等公号,推出了“这些年,23篇我们评论过的聂树斌案:时间终于给出了答案”,“追踪报道11年,新京报46篇文章见证聂树斌案改判全过程”等回顾性文章;

  比如《河南商报》,因其自称“聂树斌案首发媒体”,而在公号上先后推出“无罪!河南商报追踪报道聂树斌案12年!时间终于给了我们答案!(附历年报道集)”,“11年坚守近百篇报道!聂树斌案首发媒体《河南商报》:向坚守者致敬!”的文章……

  它们都值得敬佩。如果没有媒体10数年来持之以恒的关注,不会有聂案平反的这一天。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不可轻慢的事实,都是值得正视的前提。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聂案平反真的是对媒体坚守及媒体价值的奖赏吗?显然不是。

  重新回顾聂案之能够以一件媒体事件而得到今天的结局,恰恰又暗含了媒体价值在今天的一切失落与黯淡。假设再有一个聂树斌,我们真的还会再有一次这样的媒体事件吗?而上述那些曾经在聂案报道中居功至伟的媒体,又都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事实是,连这一些可能都已是不那么容易得到公开谈论的话题了。

  在聂案迁延以及中国媒体发展之间,的确存在某种命中注定般的重合。在聂树斌枉杀事件发生的1995年,正是中国都市类媒体开始起步的年头,当年1月作为都市类媒体鼻祖的《华西都市报》创刊。而在其后聂案被不断提起议程并受到关注终至平反昭雪的20余年,也正是中国都市类媒体从试水到迅猛发展、获得一定自由度与影响力,终至今天开始日益没落的整个过程。

  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是一群中国的媒体人试图将一些纯粹的媒体原则植入到中国现实的光辉岁月。这是聂案终究能够成为一起媒体事件的真正原因。但在今天,谁也无法否认更无法改变的事实:过去20年以纸质都市类媒体为主的媒体光辉年代已经过去。更多的报纸被关停,或在经营与治理困境中难以为继。更多曾经情怀满满的媒体人开始在风中出走,在四海漂泊。

  我总觉得,聂案平反是一个刚好来到的事件,恰恰成为一次中国媒体人对于一个时代的告别。这个时代旁若无人地演进着,也许还会有许多聂树斌,许多正义之困扰,但或许再也不会有那样的一群媒体人,那样一个媒体的光辉岁月。

  以聂案平反作为一场告别的盛大仪式,或许也是好的。至于未来,我们且看吧。

  “忙一天现岗位事,这会儿翻翻聂案。我当时是南方周末头版和法治版的编辑,南周在河南商报首发后第一个跟进,还准备每周追踪一次……”12月2日,在上海一家小酒馆,曾任职南方周末的郭光东在朋友圈里写下这么一段话。

  他如今是“一名送外卖的”。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聂树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