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开放促改革不存在

2016年12月12日08:44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原标题:美欧日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开放促改革不复存在 | 冰川观察

  作者:陈季冰 来源:公号“冰川思想库”

  长远来看,美欧日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而且,这种后果主要不是经济上的,而是政治上的。

  中国本来会在昨天低调地度过自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5周年纪念日,但日本经济产业省在上周四高调地宣布未来将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使这个日子变得引人关注起来。

  日本此举显然是为了同美国和欧盟同进退,但它似乎比美欧更加乐于公开强调而不是弱化与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纷争。在我看来,将于中国之间的所有分歧都往“价值观”上去扯,而不是就事论事地展开利益磋商,微妙地折射出当下弥漫于日本社会内的巨大焦虑。

  1

  所谓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源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签订的《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在针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并不自动采用中国产品国内价格作比对价格,而是选择第三国产品价格,即替代国价格作对比价格,这种待遇保持15年。”

  这是西方国家为中国量身定制的歧视性特殊条款,本身就有悖于WTO原则和宗旨。不过,当时中国为了能够尽快入世而作出了重大妥协,接受了上述限制性条款。

  自那以后,“第15条”一直是中国在与他国发生贸易纠纷时的“阿喀琉斯之踵”。因为一种中国出口商品的所谓“替代国(通常是土耳其、墨西哥之类)价格”往往要远高于中国国内价格,这就经常使中国出口企业吃哑巴亏。WTO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4年间以中国为对象的反倾销措施达到638件,数量高达全球的27%。欧盟目前有效的73项反倾销措施中有56项针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在其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但问题还不止于此,也许是双方当初为了更容易达成妥协,《入世议定书》第15条中一开始就嵌入了十分模糊的定义,从而为今日的纷争埋下了伏笔。该条款在文字陈述上将“市场经济地位”概念和“替代国”作法分开,这就混淆了国内立法和国际条约的界限。实际上,WTO的官方话语中从来就不存在一个国家的所谓“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这纯粹是各国自己对他国的判断,也没有什么公认的客观标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到昨天,中国加入WTO正式满15年。按照中方的理解,WTO所有成员国今后都应当根据《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如约调整其对中国的这条贸易政策。也就是说,若再有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时,应当直接采用中国产品国内价格作比对价格,而不是使用替代国价格,以确定是否构成倾销以及倾销幅度。中方历来所持的是“自动获得论”,即2016年12月11日后,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但美国、欧盟和日本则持“国内决定论”,认为其自身立法或政治决定是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准绳,而这又势必影响到反倾销的具体实施。依据自己的国内标准,它们现在裁定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而紧紧抓住这一点,认为今后有权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价格。

  但鉴于WTO是一个国际多边条约的本质,逻辑上只要一国议会批准了,该国的国内法就不能凌驾于它之上,否则就相当于撕毁国际条约。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得到80多个国家的“提前承认”。如果严格依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的字面含义,美、欧、日今天的做法的确有点像“耍无赖”。除了它们,至今尚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新兴经济体有印度和墨西哥等国。

  近来,中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要求西方国家自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只是要求它们切实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用中国商务部的官方话语来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与切实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不能混为一谈”。

  2

  作为与中国发生最多贸易纠纷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欧盟最先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发难,但也最希望与中国达成折中解决方案。

  今年5月12日,欧洲议会在一次投票中以压倒性多数(546票赞成、28票反对、77票弃权)通过了一项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决议,认为中国仍不具备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资格,欧盟没有理由放松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规则——按照这些规则,欧盟可以对被发现“低于市场价格”的中国产品开征更多报复性关税。

  不过,围绕这件事情,欧盟内部也有不同声音。英国是中国最坚定的支持者,意大利坚决反对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欧盟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表示,她“在原则上”支持给予中国这一地位。不过默克尔同时也认为,中国为获得这一地位,仍有不少工作要做。

  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则倾向于有条件地认同中国方面对WTO协议的解释。布鲁塞尔正在制定一项计划,拟在贸易争端中既把中国视为市场经济体,但又保留一些特殊的条款限制。

  例如,欧盟有权在存在“明显扭曲行为”或“极端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对中国商品开征很高的进口关税,以及延续按照旧规则已经具备的发起反倾销案的权利。它还希望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后与中方达成一项给予欧盟脆弱产业(如钢铁、陶瓷、纺织和自行车)特别保护的协议。

  对此,美国持坚决反对态度。华盛顿曾明确警告布鲁塞尔,不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认为这无异于“单方面解除”欧洲对中国的贸易防御。美国官员私底下还严厉批评说,这是欧洲为了获得大笔投资而无原则地“讨好中国”的最新例证。

  今年7月,美国政府首次就这个问题表态时就坚称,中国尚未作出足够努力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特别是在钢铁和铝等产能过剩的行业方面。当时,美国负责贸易事务的外交官在WTO会议上公开宣称,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中的条款到期,并不意味着WTO其他成员国应该在12月11日以后自动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按照美国的观点,中国的市场改革没有达到许多成员国在中国加入WTO时的预期,中国许多行业存在着无处不在的政府干预。紧跟美国的日本政府上周解释日本之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理由,也仿佛是背诵美方事先拟好的文稿。

  直到半个月前的11月23日,美国商务部长普里茨克再次重申,美国改变中国是否已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估方式的时机“尚不成熟”,美国也不会调整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税计算方法。

  总的来说,多年来频繁与中国发生贸易纠纷的欧盟、甚至美国,都并不希望把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因为它们多少自知有些理亏。相反,作为一个以奉行保护主义政策闻名、自身经常因此遭到炮轰的国家,日本在反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最为高调。而且,它与中国其实并没有太多贸易矛盾,在过去10年里,日本仅对中国出口商品提起过3次争端诉讼。

  因此许多人认为,日本对西方盟国的亦步亦趋完全是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但一目了然的是,日本此举的初衷不是因为经贸,而是因为政治,尤其是在美国已经进入“特朗普时代”的情况下。

  3

  长远来看,美欧日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而且,这种后果主要不是经济上的,而是政治上的。

  上周我与一位做外贸生意的上海民营老板共进晚餐时,他愤慨地对我说,西方国家如此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让我们中国人今后如何能够相信他们!让我这个素来热衷于向国人宣扬“西方制度优越论”的知识分子几乎哑口无言。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得罪的是人数众多的中国小城青年的话,这一次西方联手撕毁与中国的WTO条约,得罪的则是中国的所有民营企业主们——众所周知,中国的出口主要是由民营企业实现的。虽然他们数量并不多,但却是中国最具有自由市场理念和最乐于接受西方事物的那部分人。当他们也变得浑身充满的反美和反西方情绪时,美国和整个西方都应该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将明日中国越来越推向自己希望的反面。

  平心而论,西方政客们也有自己难言的苦衷。经济的持续不景气已经导致几年来西方社会中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高涨,今年英国退欧公投、美国大选以及不久前意大利修宪公投出现的令人大跌眼镜的结果,就是这种情绪的集体宣泄。西方主流政治目前正承受着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反全球化和反体制挑战,在西方的民主制度下,政治家是很难逆民意而行的。

  然而,站在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我们仍有必要头脑清醒地看到——

  在当下这样一个全球化已陷于停滞、甚至逆转的关键时刻,以更积极的姿态在下一阶段的经济贸易自由化中发挥引领作用,不仅是许多国家在目前这样一个“真空期”里对中国的期待,对于中国自身也是有莫大好处的,虽然它经常会要求我们付出更多,看起来会吃些亏。但执着于一时一事之小利,往往会让我们错失大好机会,以至于满盘皆输。

  正如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先生所言,入世这些年来是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中国迅速崛起的速度不要说外国人,就连我们自己也没有预料到。原因就在于,中国加入WTO推动了国内的全面改革,这是比出口更多商品、吸引更多外资本身更重要的。

龙永图龙永图

  世界贸易规则不仅仅推动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透明,也推动了政府的阳光运作,加强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以前许多人经常说的,用对外开放来倒逼对内改革。

  事实上,15年后回头再看,更大程度的开放并没有造成当年许多人担忧的灭顶之灾。在绝大多数领域,由于来自国内国际的更为充分和自由的竞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公司。相反,真正羸弱不堪的恰恰是那些至今仍然龟缩于政府行政垄断保护伞之下的产业。

  因此,站在这个中国入世1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如果要做一个简单总结的话,我们应该说:无论未来会怎样,中国经济以市场化和自由化为导向的改革必须稳步推进,这不是别人对我们的要求,而是我们自身发展进步的要求。过去15年的历程以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西方国家承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我始终认为,相比于中国自身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下一步全球化的深刻变革,这并不是一件多么重要以至于值得我们火冒三丈的事情。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市场经济 WTO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