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用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权力制衡问题

2017年01月20日08:13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原标题:25年前的这几天,有位88岁高龄的老人南下挽救了中国的改革

  作者:马光远 来源:公号“光远看经济”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88岁高龄的小平同志进行了他政治生命中最后一次,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次“南巡”。以他的最后余力,将处在僵局中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推进了一大步,清除了左的思维对改革的干扰,确保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没有出现令人担忧的逆转。

  转瞬之间,25年过去,中国在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成为在全球治理层面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中国经济每年的增量超过了25年前中国经济的总量。这一切的取得,无不和当年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中国确立的市场经济的改革有关。

  每年的这个时间,无论是看到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还是看到改革攻坚的不易,我们都倍加思念小平。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改革的大道上继续前进。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不动摇,只要我们发扬“南巡”精神,不管多大的困难,中华民族都能迈过去!把我2012年写得纪念“南巡”20周年的文章再次发布,表达对小平的敬意和思念。

  2012年1月,是“小平南巡”20周年,媒体、民间和学界纪念这个中国当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的活动逐渐升温。在当下中国社会思潮混乱,利益集团阻挠改革,一些领域出现倒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命运攸关的特殊时期,各界高调纪念“小平南巡”的用意再明显不过。

  20年前“小平南巡”发生之时,笔者还是人民大学大一的学生。清楚地记得,92年春节后的一天晚上,一个年轻的老师来我们宿舍,神秘地和我们说“要变天”了。

  当时,“小平南巡”讲话还未公开,但已经在一些非公开场合引发了热议。对于当时还是大一的学生的我来说,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个事件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伟大的事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遵义会议”和伟大的转折点。

  我只记得,在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去中央党校讲话之后,我们人民大学沿用了很久的“政治经济学”的老教材正式被废止,而在“小平南巡”之前,我们刚刚学习了这本教材中关于“计划经济”以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论述,而以“小平南巡”为界,这样的说法已经真正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但很显然,“小平南巡”的意义绝不在于改变了一本教材的命运。

  20年后我们回顾这个伟大的事件,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是一个真正的攸关中国改革命运的转折点。“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式被正名,市场机制长期被压抑的活力开始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如果说,小平南巡前的12年,中国是真正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改革的未来在何方的话,在“小平南巡”之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经非常清晰,市场经济成为当代中国改变物质贫穷的不贰选择。

  正如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对“小平南巡”深刻评价所言:“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小平南巡之前,中国当时的气氛之压抑,“左”的走回头路思潮的疯狂,对改革开放的否定和抨击极其嚣张,小平正是在这个关键时期,以88岁的高龄,挺身而出,用自己最后的,也最震撼的力量,硬生生将中国改革开放从“左”的思潮中解救出来。

  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还说:“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一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面对左派人士对改革开放的否定和抨击,小平严厉警告:“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谁不改革,谁就下台”,

  这些极具魄力和勇气的话,在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极其振奋,荡气回肠,给人信心。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位88岁老人的南巡,中国的改革开放不知道还要徘徊多少年。

  事实证明,92年“小平南巡”之后的中国,到处可谓“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的市场经济,乃至中国的整个社会的变迁因为“南巡”而焕然一新。“小平南巡”之后的后20年,是中国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20年,小平之后的中央集体领导遵循小平的理论,在经济领域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2001年,中国入世,中国真正成为国际社会非常重要的一员,中国在2010年正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在“小平南巡”20年后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长期的政治稳定导致利益集团的出现,而利益集团为了既得利益,逐渐从改革的先锋队而成为改革的保守力量,成为改革最大的阻力。由于利益的冲突,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改革的未来是什么,如何改,分歧非常大。

  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分好蛋糕”的阶段,既得利益集团为了避免利益的受损,要么百般阻挠改革,要么曲解改革,要么进行假改革,要么借改革之名行维护既得利益之实。

  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停滞和权力制衡的缺失,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和商业精英利用缺乏制衡的权力,互相寻租,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人心的涣散,导致改革共识的破裂,导致很多人对中国未来开始悲观,近年来出现的盛世移民潮就是明显的例证,而金融危机以来的国进民退,以及一些消失了20年的左的思潮的重新活跃,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期。

  20年后,小平已去,改革的命运堪忧,而这正是各界高调纪念“小平南巡”的根本原因。

  很多担心中国改革出现逆转的人士,善良的期待中国再来一次“南巡”,以拨乱反正,扶大厦于既倾。这种愿望虽好,但很显然只是一种愿望。但这种愿望的出现恰恰说明,“小平南巡”的精神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些时不时跳出来否定改革的阴魂依旧飘荡在中国的上空,而且利用中国社会出现的腐败等问题大做文章,目的仍然是小平20年前担心的,否定“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

  而事实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目前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非改革本身导致,而恰恰是没有遵循小平同志“大胆改革”的指示,改革不彻底所导致。破解中国社会困局的关键不是回到改革之前,而是以“小平南巡”精神为指针,更加大胆推进改革,特别是长期停滞的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权力的制衡,遏制日益蔓延的腐败。

  如果说20年前的“小平南巡”,用捍卫市场经济的方式,彻底解放了生产力,让中国真正富起来的话,则20年后,交给我们这代人的,恐怕必须用法治和发展民主的方式,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解决富起来之后的“分蛋糕”和权力制衡的问题。如果不在政治体制改革上遵循小平的指示,“步子更大一点,胆子更大一点”,而是缩回到一个只胆战心惊维稳的状态,迟早会葬送小平同志改革中国社会和命运的改革开放事业。

  愿小平千古,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长青。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邓小平 改革 中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