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洱海治理,客栈也不冤

2017年04月12日10:36   新京报 收藏本文

  原标题:“史上最严”洱海治理,客栈也不冤

  作者:刘思敏(旅游社会学者)

  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长时间流连于此的度假客,客栈就是他们的主要载体,由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必然是增多的。

  据新京报报道,3月31日,大理市政府发布通告,要求自当日起10日内,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所有餐饮、客栈经营户一律自行暂停营业,接受核查;备齐各种证照、核查通过后方可继续营业。这被称为“开启抢救模式,大理迎来史上最严洱海治理令”。

  大理的苍山洱海,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洱海污染问题最近几年已经频频曝光,而旅游过度开发是其罪魁祸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有说法称,大理证照不齐的客栈比重或高达70%以上。大理特别是洱海周边的客栈、餐饮企业将蒙受重大损失,已经毫无悬念,但大理市的这一做法是否公平合理,却遭受业者和舆论的广泛质疑。

  客栈业主们质疑将洱海污染归咎于客栈的论调。业主们认为,过度开发、无序规划,是酿成洱海污染的主要原因,客栈对洱海的污染不超过5%。2015年的一期《新闻联播》也显示:洱海污染40%来自禽畜粪便,35%来自生活垃圾,20%来自农业,5%是其他污染。

  但事实上,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大理州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还只有2928.51万人次,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就达到3859.18万人次,同比增长31.78%,大理旅游人数可谓实现爆发式增长。而且,这两年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长时间流连于此的度假客,客栈就是这些度假群体的主要载体,由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必然是增多的。更何况,即便客栈对洱海的污染不超过5%,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就不对其进行治理。

  所以,板子打在客栈身上,并不冤枉。

  关于客栈普遍证照不全,某种程度上的确反映了地方政府不作为、监管不力的现实,但问题的关键是洱海周边的绝大部分客栈本身就是违章建筑,既没有合法建设手续,也没有达标的污水处理设施。

  甚至,待明面上的自然生态问题解决之后,文化生态破坏严重的问题也会浮出水面。洱海周边,是著名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事发生地,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白族千百年来在这里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但无序、野蛮的旅游开发,对白族聚居区的文化风貌与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浪费了大理的白族文化特色资源,堪称典型的“买椟还珠”开发模式。由于毫无规划、违章搭建的各种风格客栈的堆砌、组合,双廊作为白族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完全是徒有虚名。

  因此,所谓史上最严的洱海治理,也仅仅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如何让洱海重现生机、恢复洱海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是摆在大理、云南的主政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群体 洱海 客栈 大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