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即使得满分也只是庸常得出类拔萃

2017年06月08日11:24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高考作文即使得满分也只是庸常得出类拔萃

  作者:唐映红

  来源:公号“晒爱思PsyEyes”(ID:psyeyes)

  2017高考作文要求高中生写“车”,你怎么看?

  2017年江苏卷语文作文题: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你怎么看?

  客观地说,江苏今年的作文题还算“正常”,没有太多槽点。考生容易抓到切入点,而且也比较具有生活经验。当然,这只是题面而已。

  从题面来看,以“车”为题不算难到学生,而且可切入角度以及体裁也具有相当的多元性和可拓展性,考生既可以从生活着手,以车折射社会变迁;也可以从以车代步着手,联想到人类创造与文明发展;还可以由车充斥生活,谈谈人的退化。总之,相比于今年其他省份的作文题,江苏算是相对比较“正常”的一题,而且是不多的可以从批评或反思切入的作文题,不像其他省的许多题,除了正能量地讴歌、颂扬,其余都恐怕审偏题。

  但是,一道作文题是否适宜,不仅看题面,更要看评分标准。越是能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的题目,评分标准就越是难以统一。从考试测量学的角度,一场高质量的符合测量学要求的考试,必须在三个重要变量上满足测量学的要求:信度、效度和标准化。所谓信度,即评分统一,哪个阅卷老师来评析同一份试卷都应当获得一致的分数。所谓效度,即试题所测量的内容与考试试图考核的东西是一致的。标准化则意指每名阅卷老师所掌握的标准和尺度应当无歧义且一致。

  高考作文考试历来就是一种低效度、低信度、低标准化的考试,而且越是开放的作文题,信度、效度、标准化程度就越低。即使在作文阅卷时安排两名老师分别独立阅卷,并对分差过大的作文进行复查再次阅卷,这样造成的结果必然使阅卷老师趋向于中庸评分,使有个性的优秀作文有更高概率被埋没。而且,任何促进标准化的尝试都必然带来对学生的不公平。例如,以有限切入点为标准,那么一道具有开放性的作文题就会人为缩小题面的审题,从而误导甚至戕害到选择非标准切入点的考生。

  反过来,如果保持评分标准的开放度与题面适应,那么又势必带来信度的下降,老师难以无歧义地掌握评分标准和尺度,每名阅卷老师都倾向于按自己经验和理解来阅卷,千人千面。

  概言之,只要高考作文仍然沿袭这样低信度、低效度、低标准化的命题模式,作文题目题面的好坏其实并无多大意义,唯一的差别只是对学生而言好写还是不好写。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高考迄今40年,为何作文考试仍然延续这种不符合标准化考试要求的三低命题模式,看不到丝毫实质性的进步。

  为什么高考作文满分者很少成为作家?

  简单地说,三个因素决定了高考满分作文者很难成为作家。

  第一个因素,高考是一种公共考试,高考作文考试作为公共考试之一项,必然是以一种平庸但高效的方式来甄选人才。高考作文从命题到阅卷,无论是命题老师还是阅卷老师,都是以一种尽可能主流的方式来考察考生。而所谓的主流,无非是大多数人普遍赞许和认同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以此标准衡量作文,高分者不过是最大限度地符合主流标准之理想,也就是庸常得出类拔萃。这就好比,以最完美身高来甄选队员,所谓的最完美身高也就是符合人群最大多数人的理想期望,它必然是一种平庸的完美,既不适合打篮球,也不适合练体操。高考作文满分者也多半如此,它必然是按照主流的庸常标准最优秀者,与标新立异,独创取胜的作家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第二个因素,高考作文的命题者,评分者都是教师视角,而非作家视角。一群写作本就乏善可陈的资深语文教师担任命题人;更多压根就写不出好文章的语文老师担任阅卷人,说白了。就是让一群票友来评议,他们要达到能够慧眼识别好文章的程度,何至于屈身基层中学做一名语文教员?换言之,如果让一群资深文学编辑来命题和阅卷高考作文,反而更可能将潜在的作家文章甄别出来,无他,术业有专攻耳。

  第三个因素,高考作文考试从考试测量学的角度,根本就是一项失败的考试。其失败反映在三个方面:高考作文效度低。高考作文的训练、评价都是按照一种教条的,保守的,甚至是僵化的条条框框来进行的,高考作文高分并不意味着考生的思想和写作能力达到一个高企的程度,更可能只反映考生在训练和考试中完全适应了那些僵化的条条框框而已。此其一。

  高考作文信度低。高考阅卷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一个省数十万考生要在数百名教师的集中阅卷下在限定时间之内评分完毕。通常每份考试作文会被两名阅卷老师分别独立阅卷,只有在分差超过一个阈限值的情况下,系统才会提示复查并重新阅卷,所以绝大多数阅卷老师都会在高压力下以快速浏览的方式迅速评分,并且倾向于给评一个中间的分数(避免被系统提示复查重新评阅)。以浏览方式快速阅读必然是以不求甚解为特征,所以那些于平实语言中以思想取胜的作文必然会被漏过,而以夸张夺目的语言表达的作文更具有感知显著性,被阅卷老师无意注意到。换言之,一篇优秀的作文被注意到并给予好评具有偶然性,往往以形式取胜,且碰巧对了阅卷老师的胃口,而缺乏一个客观的尺度衡量。因此,所谓的满分作文只是偶然的结果,不具有规律性与代表性。此其二。

  高考作文根本就缺乏标准化。一个开放作文题的评分标准如果要标准化,可能需要制定数以万字的评定细则,以涵盖可能出现之各种情形;而且还需要对阅卷老师进行充分的培训,以确保彼此对标准的掌握没有歧义和明显差异。这些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全部没有;命题人以自己的主观来拟定评分标准;教师以训练学生“审题”为侧重,教会学生如何揣测出题人意图;阅卷来是以自己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和掌握为尺度阅评,整个过程几乎毫无标准化之规程。如是,评个满分也好,零分也好,不过游戏而已。此其三。

  一项低效度,低信度,低标准化的公共考试,无论怎么组织,都是一项失败的公共考试。其性质与古代评阅八股文没有本质的区别。

  综上所述,高考满分作文者与未来作家本就是两个范畴的概念,徒有形似,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还是独创性,二者根本就是南辕北辙。如果有哪个高考作文满分者碰巧能写一手脍炙人口的好文章,那也纯属巧合,不能说明二者有什么相关。

责任编辑:张颖倩 SN191

文章关键词: 高考 江苏 高考作文 阅卷 作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