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机场办成慈善场所,是否行得通?

2017年06月30日09:09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把机场办成慈善场所,是否行得通?

  作者:刘远举

  来源:公号“冰川思享库”(ID:ibingchuansxk)

  面对不可知的命运时,中国人行善获福报的心态更加突出。

  一名80岁的老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搭乘飞机时,在登机前朝飞机机翼下的发动机内扔了几枚硬币,导致航班的新闻,已经热传了。老太太之举的动机是为了祈福,保佑飞行安全。

  奇闻传开之后,很多人异常愤怒,揣测出各种恶毒的动机,其实,老太太的行为虽然令人惊异,但并非不可解释。

▲老太太朝发动机扔的硬币▲老太太朝发动机扔的硬币

  每年春节,少林寺、雍和宫、灵隐寺的头炷香都是天价。和那些去少林寺、雍和宫排长队,花大钱争头炷香的人比起来,老太太还没有那么疯狂,她不过扔几个硬币。

  她和那些人的唯一差距,不仅仅在于她不知道那叫发动机,不知道发动机高速运转的时候,不能有异物。但这对一个80岁的老太太来说,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有人调侃,以后登机口放一个功德箱,大家都有求平安的心态,一定会往里面塞钱,而且,衣冠楚楚的白领、商务人士,一定不会只投硬币,肯定会有不少大额纸币。

  微博用户“欢乐的云端之上”发布内容称“为了主动防范撒币旅客,各航都推出了各种应对措施,封闭式客梯车……机务专人守发动机……机上增设祈福箱…… ”,并配发照片。

  从其发布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机务人员手捧一个写着“祈福箱”的东航纸袋,其中还有不少现金。

  这些调侃、玩笑当然不能当真,但却很可能指出了一个潜在的可能性:机场是一个慈善募捐的好场所。

  中国人的施舍,很多时候,都是一种与神仙佛祖的交易。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在中国人看来,鬼神大概都差不多。神仙也是要贡品的,也是可以贿赂的。

  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了“今日如何保佑,改日定会重塑金身”;“现在捐的功德多,神佛保佑一定保佑我”,于是乎,中国人欲望越多,庙里的香火就越旺。

  飞机在天上,没有火车、汽车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虽然这种感觉未必有理有据,虽然飞行是事故率最少的旅行方式,但这种担心是存在的。有担心,就正是中国人和神仙做交易的时候。所以,在机场这个特定场所,募捐就成了一种心理需求。

▲机场可能成为一个募捐的好场所▲机场可能成为一个募捐的好场所

  设想一下,在安检口,登机口,摆放一些具有画面冲击力的广告,或贫或病的凄惨画面,会唤起人们的恻隐之心,更重要的是,在做好事有福报的心态下,这种捐款更容易发生。机场、航空公司会答应吗?

  这种功德箱的存在,的确有可能会或多或少暗示飞行的不安全,给乘客造成心理负担,但换个角度,这也是一种自我暗示、舒缓精神的良方。只要钱给出了,心就安了。所以,航空公司、机场也未必不乐见其成。更何况,慈善还能使更多的人受益。

  当然,在机场进行慈善募捐,都得是高大上的机构。普通乞丐别说进候机厅,恐怕连办票大厅也会被保安驱赶。不过没关系,机场的地铁入口处是他们的好地方。举一个牌子,叫一声好人一生平安,一路平安,相信身前的盆子里也会有不少钱。

  其实,聪明的职业乞丐,甚至都瞧不上机场这个场景,因为,他们有更好的场景:医院和寺庙。医院看病的人,某种程度上都面临着裁决,特别是患上大病的病人与亲属,更是面对这种裁决。

  面对不可知的命运时,中国人行善获福报的心态更加突出。

  寺庙也是如此,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很多人都是有求才去,还想着有求必应。临时抱佛脚,难免要多表现一番,既然如此,会更愿意捐钱,而寺庙之外,也往往聚集着很多乞丐。

  虽然人们知道其中很多是假的,但他们并不在乎。给乞丐钱,本质上是源于自己内心的需求。

  (编辑 陶力行)

新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责任编辑:张颖倩 SN191

文章关键词: 机场 慈善 场所 老太太 福报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