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锐见:万科战宝能是否挑战了商业伦理?

2015年12月21日16:42   综合 收藏本文
万科与宝能系之争愈演愈烈 万科与宝能系之争愈演愈烈

  “万宝之战”继续升级。

  继18日发布停牌公告,声明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之外,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于19日在其微博转载了《万科被野蛮入侵背后的真相,一场大规模洗钱的犯罪》的文章,并称“星期一见”。20日,万科发布公告称,预计不超过30个自然日的时间内披露公司重组方案。同时,备受关注的举牌者“宝能系”也发声回应市场的多项质疑。前海人寿20日发布声明称,目前持有万科股票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相关规定。

  引发“万宝之战”的原因,主要是从今年7月开始,潮汕姚氏兄弟掌舵的“宝能系”多次举牌万科A,在夺取第一大股东“宝坐”之后,仍然不断买入筹码,截至12月11日,已持股22.45%,超过了第二大股东华润与万科管理层相加后以后的股权总和,且没有停止增持的迹象。

  显然,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吸人眼球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已大大超出了“万宝之战”本身。首先,类似于“宝能系”收购万科股票这样的事件,在中国资本市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收购都可能涉及高杠杆。所不同的是,由于被收购对象的地位“卑微”,加上有些收购让原股东赚得钵满盆溢。所以,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现在不一样,“宝能系”收购的是万科——全球最大的住宅地产开发商。当然会掀起波浪来了。

  其次,它给现行的商业规则提出了挑战。万科认为,宝能是利用高杠杆进行的“野蛮”收购,而职业投资人、《钓鱼岛背后的货币战争》作者黄生甚至认为这场收购是一场大规模的洗钱犯罪,并把矛头直指监管层,认为这是不作为的结果。正确与否,就对现行的商业规则提出了挑战。要知道,从收购行为本身来看,并没有什么违规的方面。需要追问的,就是在其资金筹集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规范、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这恰恰是目前金融监管存在的最大漏洞和缺陷,就像今年的股市震荡一样,很多问题都是发生在股市之外。是否需要以此次收购为切入点,对现行商业规则进行一次重新审视呢?

  再者,它将引发对商业伦理的重新思考。从发起反击之时起,万科就把宝能的收购定位为“野蛮人”行为,理由是,举债买卖、高杠杆投资、难守信用。也就是说,宝能收购万科股票是有违伦理的、是不道德的。而宝能方面则回应,起点确实不高,但收购合理、合法。那么,商业伦理在此次的“万宝之战”中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起到多大效果呢?从权力到法则再到伦理,到底还有多少距离呢?如何才能实现法则与伦理、道德与市场有机结合呢?

  此次“万宝之战”,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因为,在资本市场,“文明”与“野蛮”原本就很难区分。而资本大佬们发动战争,最终受伤的,也是普通投资者。所以,面对类似的战争,如何让广大普通投资者避险,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此次的“万宝之战”,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利大于弊,它将有效激活中国投资者和管理层对商业规则、商业价值、商业投资等的重新思考,并从规则的制定、市场的监管、制度的完善、行为的规范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谭浩俊)

责任编辑:李清

文章关键词: 万科 宝能 商业伦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