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人围观安乐死的看点和焦点

2016年02月15日08:00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超百万人观看了他安乐死的全过程 超百万人观看了他安乐死的全过程

  知道分子

  张田勘专栏

  2月12日晚,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一部叫做How ToDie:Simon’sChoice的纪录片,讲述英国一个叫西蒙(Simon)的57岁大叔,在得了绝症后去瑞士进行安乐死的整个过程。当晚超过100万人观看了这部纪录片。

  对 于安乐死,见仁见智。即便是积极支持者并且有多种理由说明这是一种人们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应当予以尊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在绝大部分国家,包括 英国在内难以实施,这也是为何西蒙要到瑞士去进行安乐死的原因。因此,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围观西蒙的安乐死应当有无数的看点,但其中一个看点既是安乐 死的难点,也是安乐死的重点和焦点。

  这个看点和焦点是,凭什么确认西蒙以及其他要求安乐死的人的这种愿望是发自内心的。正如西蒙的 妻子黛比(Debbie)质疑医生,如何确认西蒙是真的想好了要安乐死?会不会是西蒙太害怕了?或许这是他的一种冲动,他明天可能就改变主意了呢?显然, 黛比是不赞同丈夫安乐死的,黛比对西蒙说,“病症并没有阻止你活下去,你还可以吃饭,你四肢还可以动,你能看,你能听……”西蒙于2014年1月被诊断患 运动神经元病,该病会让人的大脑和肌肉萎缩和衰弱,病人一般只有半年到2年的生存时间。

  对此,医生的回答是,医生需要跟病人进行深 切的长谈,以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确定这是他/她深思熟虑的选择而不是一时冲动。长谈的结果是,医生认为西蒙的情况符合安乐死的条件,可以预约安乐死,因 为医生能感受出来西蒙是真的想好了,他不是一个小孩,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有权对自己的生命做出选择。

  尽管如此,肯定还是有相当 多的人会发出像黛比一样的疑问,怎么就能确保安乐死是一个人真实的意愿,而非因为其他原因,如贫穷、家庭矛盾,甚至被逼迫而选择安乐死呢?如果不能保证这 一点,岂非是把杀人(谋杀)的门槛降低或撤除了吗?尤其在中国,当重病而致穷之时,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不愿再活下去的念头,希望选择死亡,以此来减轻家庭负 担,也让自己解脱。这恐怕就是年年两会有人提案安乐死立法,但在中国就是难以进入立法程序的重要原因,或根本原因。

  这样的担心并非只是推测,在一些法律允许安乐死的国家事实上也出现了患者的心理波动和反悔,从而让安乐死陷入麻烦和无尽的纠纷中。

  美国有少数几个州允许安乐死,但是有严格的条件,俄勒冈州就是安乐死合法的州之一。为此,俄勒冈保健科学大学对安乐死的焦点———病人的自愿要求——— 进行了调查,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果,对安乐死是否能合法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项调查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在要求医生对自己实施安乐死的病人中,当真的要执行死亡时,约有90%的人会撤回他们当初的要求。

  按 照美国全国的统计数字,每年约有2.5万名晚期重症患者请求医生开出致死性药物处方,对自己实施安乐死,而且有21%的初级保健医生接到过病人的这种申 请。如果以病人的真实心态观之,这2.5万名病人到最后的死亡关头有2 。25万人会回心转意,只有2500人会接受安乐死。

  这是否意味着大部分要求安乐死的人只是一时想不开,以及医生对他们的评估并不科学呢?通常对要求安乐死的病人的评估是由一个包括临床主治医生、心理医生和律师等组成的小组进行评估,而且评估会多次进行。

  从 事这项研究的俄勒冈保健科学大学医疗伦理中心主任苏珊·托尔等人认为,大多数要求安乐死的重症病人并非真的要求安乐死,他们只是对病痛或其他问题感到恐 惧。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他们需要宽慰和心理疏导。这也正如有网友对西蒙选择安乐死所做的评价一样,说永别是人生中最难的选择。

  以此观之,能否评估出病人要求安乐死的真实意愿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如果这一点得不到解决,则安乐死肯定不仅在中国,在世界的大多数地方都只会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要实现则遥遥无期。(作者系北京学者)

责任编辑:李清 SN219

文章关键词: 安乐死 西蒙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