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电动车不应一禁了之 需搞好公共交通建设

2016年04月11日11:33   福建法治报 收藏本文

  原标题:禁摩限电也须人性化管理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11日讯  近期深圳掀起了史上最严的禁摩限电行动,也掀起了史上对电动车如何管理的最强舆论浪潮。在笔者看来,深圳电动车整治行动的初心是为了建立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但没有切中问题要害。

  纵观国内其他城市对电动车整治的行动,剧情发展大致相似:先是骂声一片,然后管理只要稍一松懈,满街电动车又恢复了往昔模样。为何整治电动车行动总会遭遇如此执法尴尬呢?

  有需求即有市场这条经济规律,此时一样适用。满街电动车如春草旺盛,查禁不绝,究其原因是在这拥挤的城市交通体系里,电动车为普通老百姓扮演着最“讨喜”的角色,它让上班族不用承受堵路之烦,挤公交之苦,目前为止便利性有时甚至超过公共交通工具。虽然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这是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共性,一禁了之,是因噎废食。

  反观,电动车引发的各种交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不够完善。电动车横冲直撞不守交规,确实有部分原因出在不自觉的车主身上,但城市道路的规划做到科学合理了吗?道路交通法规有没有执行到足够严厉让人敬畏?

  总而言之,电动车并不是制造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根源。如果单方面采取激进手段强行扼杀,一方面,能购置私家车的电动车主选择开汽车出行,将进一步加大交通拥堵问题;另一方面,无法购置私家车的电动车主,又失去了便利的电动车,将极大影响民生。

  花大力气整治电动车,不如沉下心来搞好公共交通建设,多考虑实际民情做出更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以健全的法规创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周敏)

责任编辑:茅敏敏 SN184

文章关键词: 禁摩限电 公共交通建设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