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经济”,通过创新与变革促进就业

2016年05月08日08:52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通过创新与变革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与新的岗位,才能让经济、社会和每个岗位上的人,走得更远 通过创新与变革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与新的岗位,才能让经济、社会和每个岗位上的人,走得更远

  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他表示,稳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保就业,就业稳定收入就会增长,民生就会逐步改善,并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而增加就业岗位是保障民生的根本。

  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直接相关。近年来经济发展放缓,虽然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依然有逾1300万人,但净增就业岗位同比有所下降。人社部近日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即企业用人需求是随着经济放缓有走低趋势的。

  就业形势与经济形势呈正相关关系是必然的,第二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逐年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不过,其中仍有一些行业逆势异军突起,泛互联网行业尤为突出,以北京为例,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物流等新兴行业的用人需求占比不断提升,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用人需求。另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目前阿里巴巴拥有上千万活跃商家,服务全球4亿多消费者,平台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由此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超过1500万,并带动了3000万左右的间接就业。类似的新经济实体在经济转型和发展中正在起到独特的作用。可见,即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仍然有可突破之处,或者说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正是这些行业的就业需求为创造就业带来了启发和方向。

  进入经济新常态,首要任务就是经济转型,这样状态下的保就业,并不是为了就业率而保留低效甚至已然无效的工作岗位。要促就业必须实现就业转型,而就业转型与经济转型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曾提出要发展“新经济”就是要培育新动能。新动能不仅包括上述新兴产业,也包括互联网+传统产业所促成的产业转型。发展新动能,需要新的技术和人才发挥创新精神,也需要将已有人才重新培训转岗将创造力落到实处。这整个过程,既是经济转型的过程,也是就业转型的过程,更是探索产业革命的过程,同时也起到了去除过剩产能的作用。

  眼下传统产业的发展放缓,扩大就业自然受限,着力发展“新经济”,必然要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创造更多适合高素质年轻群体的新型岗位。发展传统产业,并非对过去完全摒弃,而是要在过去的基础上融合新技术发展出新的方向,无论是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还是被视为未来图景的物联网都是如此。这不仅是长远的策略,也是眼前的需求。以制造业中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钢铁行业为例,其困境与其行业结构以低技术含量低利润而替代率高的普钢为主,而附加值高的特钢占比低,而利润高替代性弱的高端特钢更是少之又少。特钢成分复杂,对生产工艺要求相对高,但不同品种不同工艺会导致极大的性能差异,那么,钢铁行业的转型中,高新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对研发及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就会创造新的岗位,从而可实现经济转型和就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双向融合。

  就业对于经济社会至关重要,促进就业靠“保”更要靠“创”,而“保”也是有原则的。尤其在这个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尽力保住所有的岗位维持一个好看的就业率数字只是饮鸩止渴,把“过剩”的岗位去掉,通过创新与变革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与新的岗位,才能让经济、社会和每个岗位上的人,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李清 SN219

文章关键词: 新经济 就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